对一次性筷子回收处理新途径的研究与调查北京三十五中学李莹侯君竹引言:一次性筷子,想说再见不容易国家、社会都在呼吁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然而相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让一次性筷子立刻消失是不现实的。那么,是不是可以把一次性筷子这种浪费资源的社会产物变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原料呢?一、研究目的:有资料显示,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并且家家户户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进行回收。那么,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何在?用过的一次性筷子还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用途呢?这种一味地被人们宣传取缔的一次性筷子经过回收处理后,还有多少利用价值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研究。二、研究方法:1.研究时间:2003年4月26日—2003年10月20日各种各样的筷子2.研究地点:西城区科技馆化学实验室;西单商业区;北京三十五中校园等。3.研究工具:①实验工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蒸发皿、电子天平、托盘天平、烧杯、导管、橡皮塞、各种筷子(卫生筷、御割箸、马兰拉面、郭林家常菜等)、索尼数码相机、照相机、笔记本、圆珠笔。②调查工具:硬皮文件夹、圆珠笔、索尼数码相机、照相机、自制100份问卷4.研究方法:①实验方法实验1—5:a.备好所需工具测量试管、筷子、蒸发皿的质量b.对试管内的筷子进行加热倾斜试管,使产生的液体流入蒸发皿,并测出其质量c.将加热后的黑色固体取出,测此时试管质量d.测黑色固体质量e.待蒸发皿内水分蒸发干,再测其质量f.待试管内水分蒸发干,再测其质量用酒精灯加热筷子实验6、7:(设计不合理,取消)a.备好所需工具b.测量试管、筷子、导管、橡皮塞、烧杯及烧杯内水的质量c.对筷子经加热,用导管将气体导入烧杯d.再次测量烧杯及烧杯内水的质量和导管质量e.将黑色固体从试管中取出,测此时试管质量f.测黑色固体质量g.待导管、试管内水分蒸发干后,测导管及试管质量②计算方法实验1—5注:m筷:筷子的质量m皿:蒸发皿的质量m试:试管的质量m皿(水+油):蒸发皿与其中液体混合物的质量m试(水+油):试管与其中液体混合物的质量m黑色固体:加热后试管中剩余的黑色固体质量m皿(油):水分蒸发后,蒸发皿与其中液体质量m试(油):水分蒸发后,试管与其中液体质量m碳:筷子加热后生成的碳的质量m油:筷子加热后生成的木焦油的质量m水:筷子加热后生成的水的质量m气:筷子加热后生成的木煤气的质量测量已知:m筷、m皿、m试、m皿(水+油)、m试(水+油)、m黑色固体、m皿(油)、m试(油)求:m碳、m油、m水、m气解:m碳=m黑色固体m油=(m皿(油)-m皿)+(m试(油)-m试)m水=(m皿(水+油)-m皿(油))+(m试(水+油)-m试(油))m气=m筷-m碳-m油-m水三、研究过程:1.2003年4月26日(周六):构思论文结构。2.2003年4月26日(周六):设计调查问卷。3.2003年8月1日(周五):设计实验过程,到西城区科技馆化学实验室第一次做实验(1、2)。4.2003年8月6日(周三):到西城区科技馆化学实验室第二次做实验(3—5)5.2003年8月27日(周一):第三次试做实验(6、7),失败。6.2003年4月27(周六)—2003年8月30日(周六):到西单商业区进行问卷调查。7.2003年8月9日(周六):在网上查询有关资料。进行问卷调查用电子天平测试管质量8.2003年9月7日(周日):在街头询问有关信息,统计问卷调查结果。9.2003年10月4日(周六):继续在街头询问有关信息。四、研究结果:1.经过调查,计算出调查问卷中各个选项的百分比.(详细情况如附表1)2.经过试验,计算出各种筷子中,水分、木棉油、木炭、木煤气占其质量的百分比。(详细情况如附表2及附图)3.采访街头商贩,获得如下数据:①买一斤碎木炭的价钱为:0.8元②买一箱肉串竹签的价钱为:90元③买4000双普通一次性筷子最低可卖40元,平均每双0.01元五、分析与讨论:1.众所周知的弊端:经过我们的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显示:一次性木筷于1988年开始在我国广泛使用。我国是一次性木筷的出口大国,每年要向日本出口200亿双筷子,向韩国出口一五0亿双筷子。全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耗材一三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