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前苏联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浓厚的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此大的阅读量曾让我压力重重,不知所措。深思熟虑之后,还是觉得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然后主动去阅读,才能完成目标。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外阅读指导尝试,我惊喜的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午休时间,能看到学生捧着书籍在看,课间活动时间有学生拿着新书来跟我交流……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情不自禁的笑了,甚感欣慰。那么,我是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呢?一、开展讲座,让学生知读书好高尔基说过:"我读的书越多,我对世界越加感到亲切,生活对我越加变得明亮和有意义。"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对于初中生来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正是似懂道理却又不懂理的尴尬年龄。为了让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我开展了《阅读与人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等主题讲座,从课标要求、社会发展需求、个人发展需要,名人的阅读故事和读书方法五个方面去阐释阅读的意义,让学生明白阅读的好处,并且推荐书目,让学生能读好书。我给初一的学生推荐了以下书目:1.诗歌类《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繁星·春水》冰心《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2.散文类《昆虫记》法布尔3.小说类(含童话、故事)《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鲁滨逊漂流记》(英)笛福《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一千零一夜》1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首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刚进初中,很多农村孩子未接触过课外书笔者就曾碰到一个初一学生坦言,从小到大未看过任何一本课本以外的书,连《故事会》这样非常普及的书都没见过。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和玩引导到对课外书感兴趣,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少儿节目,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并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故事书,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西游记故事》等,让学生自己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例如在教学《落日的幻觉》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落日产生幻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己急切地在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慢慢的学生会挣脱老师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2.故事梗概法。老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我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学生听了有了解的欲望,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结合《杨修之死》的教学,我向学生出示《三国演义》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并推荐学生阅读《三十六计》。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书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3.多媒体辅助法。通过电视、电脑等多媒体提供的音频、视频、图片等,直观的展现作品的文本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老师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山西电视台曾经播出的新拍《水浒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学生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2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和学生一起读《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