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建议在现行会计制度中使用标准成本体系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第十九条,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企业密切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以及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2003年10月已颁布实施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中的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此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从以上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看出,国家要求企业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系统,以带动企业的管理进步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就目前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的成本核算体系来看,还不能适应ERP系统,下面通过对标准成本体系、MRPII/ERP系统中成本核算以及《ERP规范》中的成本部分的介绍,说明在现行会计制度中使用标准成本体系的必要性。一、标准成本体系标准成本系统是为了克服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优其是不能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的缺点而研究出来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实施标准成本系统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汇总计算实际成本;计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如果标准成本纳入帐簿体系的,要进行标准成本及其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向成本负责人提供成本控制报告。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标准成本在计划期内保持不变,作为预计企业收入、报价、物料库存价值的计算基础。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在制定时,无论哪个成本项目,都先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当于我们常说的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由于种种原因,产品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不符,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为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都属于变动成本,其成本差异的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实际成本高低取决于实际用量和实际价格,标准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所以其成本差异可以归结为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与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两类,既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价格差异+数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可以分为耗费差异、能量差异。由于成本差异的公式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再列举,有关财务管理或管理会计书籍里面讲的比较详细。由于标准成本系统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因为不能直接从目前的财务会计系统提取数据(财务系统的数据需进一步的提取、加工),目前在国内的应用效果并不好,不少企业根本就没用。有的企业将标准成本作为统计资料处理,并不记入账簿,只提供成本控制的有关信息。但是,把标准成本纳入帐簿体系,不仅能够提高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使标准成本发挥更大功效,而且可以简化记账手续。为了同时提供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和实际成本资料,标准成本体系的账务处理可以这样进行:(1)、“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等存货科目登记标准成本。通常的实际成本系统,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流转过程,使用实际成本记账。在标准成本系统中,这第2页共5页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些账户该用标准成本记账。(2)、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差异,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