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思考1立体生态农业概述立体生态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有机联系,利用各种科技技术,在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力求达到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果,从而打造多种复合农业模块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2国内外立体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目前,从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研究和模式应用的发展情况来看,全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多都停留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模式、架构以及立体生态农业系统类型上,而对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应用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3内江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3.1宏观政策支持。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扶贫攻坚、供给侧改革、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宏观政策,为立体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2区位及产业优势明显。内江地处川东南中心,位于成渝经济区中心带上,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集散地建设及精深加工的发展;内江黑猪、塔罗科血橙、七星椒、周萝卜等传统产业的美誉已广为人知,农业多个万亩产业建设呈厚积薄发之势。3.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惠农支农政策覆盖面将越来越广,农村生态绿色产业模式将更受政策重视,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4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提高。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比较明显改善,为全市打造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创造了可行性条件。3.5农业生态等大环境明显改善。随着“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大规模绿化行动、沱江流域综合治理、“河长制”工作第1页共3页的深入开展,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为立体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3.6高压的环保态势,明确了农业的发展方向。自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来,农业环境保护呈高压态势,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农业生产者,指明了今后农业发展方向,“重产量、轻品质”,“狠抓经济效益、牺牲生态效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4内江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的几点思考4.1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打造村级“龙头”,主动谋划全村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从我市农村实际看,当前各村都有发展农业产业的意识和需求,如果由村委成立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把自身打造成产业“龙头”,充分利用土地确权的成果,动员广大村民,将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集中,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充分改善投资环境后,通过开展“返乡创业”等招商活动,引进有实力的业主,与村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大量闲置耕地,又能防止土地严重撂荒。目前,村委申报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存在一些政策上的障碍,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文件,赋予村委申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资格,工商部门才会予以登记注册。4.2建立多个示范“园区”,做强“甜城味”公用品牌,带领立体生态农业在内江遍地开花。结合“一二三四五”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方案,针对内江各市县区现有产业特点,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1)“稻田+养殖+休闲垂钓”模式。目前在隆昌市、XX县区、XX县区发展“稻田养殖”都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可充分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建设,利用水稻的边际效应,在基本不减少水稻有效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稻渔种养区,开展稻田钓鱼、捕捞体验活动。2)“黑猪养殖+特色种植”模式。结合全市打造“百万头内江黑猪”产业项目的契机,推行“黑猪-沼气-果蔬种植”配套技术,在全市多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配套建设“内江黑猪”养殖基地,打造多个种养循环示范亮点。3)“经果林+林下种养+休闲度假”模式。围绕大规模绿化、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新一轮退耕第2页共3页还林工程项目,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特色经果林建设,发展林下生态种养植业,推广精品农业,努力打造中高端农产品品牌,充分利用各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康养、度假等第三产业。4.3利用区位优势,建特色农产品“集散地”,主动发挥川东渝西农业经济纽带作用。1)依托广大新型农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