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层务实创新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立足基层务实创新×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去年以来,我们XX县区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突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夯实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我市跻身全省首批“社会治安安全市(县)”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建立和完善“大调解”机制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三坚持、三注重”:一、坚持资源整合,注重整体联动大调解工作重在资源整合,贵在整体联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重点放在整合现有资源上,把着力点放在部门整体联动上,发挥了集团作战的威力和优势。上下联建。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大调解”工作,先后次召开全市性动员大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并对调处中心的试点、推进等工作进行部署。各镇也相继召开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调处中心的建设,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在建设过程中,各镇党委书记亲自过问、协调,分管书记现场办公,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迅速在全市形成以市调处中心为龙头,镇调处中心为主干,村调解组织为基础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调处网络,为“大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条块联动。市、镇两级调处中心有综治、司法、公安、城建、信访、农经、计生、土管、工商、税务等多个成员单位。中心除安排成员单位定期到中心接待来访,现场调处矛盾纠纷的同时,还通过召开矛盾纠纷联席会议的形式,通报一段时期的矛盾纠纷动态和走向,对涉及多个部门的矛盾纠纷集体研究解决办法,组织有关部门联合调处,解决了大量疑难、复杂纠纷,提高了调处速度,强化了调处的社会效果。第1页共4页左右联调。打破区域界限,防范调处死角和漏洞,做到步调一致,协调有力。实行“三定三评”,即:定人员、定管辖范围、定层级协调方法,评传递信息、评疏导化解、评预防激化。基层对边际矛盾纠纷实行联查、联调、联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有问题及时解决。二、坚持以点带面,注重整体推进针对矛盾纠纷的具体特点,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使全市“大调解”工作向规模型发展,向规范化迈进。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在张芝山镇试点的基础上,市综治委根据试点经验,结合实际,制订下发了指导方案,从组织、形式、任务、内容、原则、方法等各方面对“大调解”工作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制定了纠纷排查、信息报告、协调会议、督查指导、责任查究等项工作制度,派出个工作组深入到各镇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定期对各镇“大调解”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点评。去年底,又组织专门力量对镇调处中心建设情况逐一进行严格的考核验收,对个达到优秀标准的进行了总结和推介。通过强化检查指导,有力地推动了镇调解工作的平衡发展,使点上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目前,全市各镇调处中心在物质保障上均达到“三个五”的标准,即镇调处中心有五间办公用房、五名专职工作人员、五万元办公经费;在内部管理上达到“八统一”,即统一调处中心名称、标识、机构设置、调解庭席位卡,统一亮证上岗、统一人员公示栏、统一运作流程、统一台帐资料;在运作机制上达到了“四个到位”,即职责制度到位、指导协调到位、排查化解到位、考核奖惩到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大调解”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适时组织座谈、外出学习参观、调研等方法,拿出具体方案,落实解决措施。并通过开办工作简报等,疏通信息渠道,随时掌握全市矛盾纠纷的发生和调处进度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提高基层调处能力。针对基层重调处、轻排查的问题,建立村(社区)月排查、镇调处中心季排查、重大节假日对重点户、老上访户进行非常时期重点排查的“三排查”制度,建立“集市日接访制”、“逢十下村坐班工作第2页共4页制”、“联系计生户、特困户、产业大户制”,及时发现矛盾、主动接触矛盾、妥善化解矛盾。针对企业周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实际,通过建立园区综治指导站来搭建调解平台,协调企地关系,整合企业调解力量,指导调解工作,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促进园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落实责任,兑现奖惩。层层明确调处工作责任,规定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