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怀爱生之心笃行育人之事【内容摘要】在新的一轮课改下,教育正由教师的重“教”向学生的重“学”转变,由重知识的传授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教师需要转变古老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构建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课堂。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教师“一言堂”的教学观念,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打造充满关爱、充满活力、充满吸引力和充满互助合作力的课堂气氛。【关键词】爱生育人活动单关心爱护在我们学校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引领下,每位教师除了设计好活动单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关心爱护好每一位学生,因为关心爱护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而在于关爱。教师要正确运用教育手段,寻求正确途径,做好转化工作.1.开展爱心教育.师爱对学生的转化犹如催化剂,具有爱心的教师对学生都是“一分严格之水,加上九分感情之蜜”,教师应真诚地爱护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积极地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著名教育家爱墨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记得在我们刚带初一的那年,班上有一名冷漠、自傲、言语刻薄的女孩,当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她眼中与那年龄极不相符的冷漠形态时,我们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但是想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我们便耐心等待时机,寻找教育的契机。作为班主任(还有数学老师),我们从其他熟悉她家境的老师口中得知,她的这些个性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妈妈在外打工,她长期和爸爸生活在一起,虽然她爸爸是爱她的,但远不及那细腻的母爱,加上爸爸的知识有限,导致教育方法欠妥当,有时候甚至是拳脚相向,为此,我们决定以“爱”为契机,开导她,满足她,改变她。后来在她的作业本中同样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老师,谢谢您,您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赞扬我的老师,我很感动。”从那以后这位同学更加努力的学习,并且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求教师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有机地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处处严格要求他们。同时,要注意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要给学生创设各种机会,开展“特色比赛”,评比学习进步标兵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讲课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他们能答多少就答多少,并适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答错了也要微笑着给予鼓励,这样就会因老师的表扬或微笑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在设计练习或作业题时要体现出梯度,由易到难,量力而行,不必强求。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热爱学生的重要性。总之,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老师的爱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自己的老师,这种情感流动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人格品质就会不断地上升,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氛围就会形成。愿每一位教师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这样才会更好的完成育人之事。参考文献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