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卷烟营销网络的经验、意义及趋势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意义、经验、趋势卷烟营销网络的产生与成功经验一、卷烟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卷烟流通体制是卷烟流通管理体制的简称,是指卷烟在流通过程中的管理制度、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包括卷烟流通过程中各部门、各环节的组织管理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机构设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烟草行业在坚持专卖管理体制基础上,对卷烟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市场机制的作用日趋加强。烟草商业企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职工队伍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营行为更加规范,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顾十几年来我国卷烟流通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主要有四次。第一次是1986年,卷烟产、销改变过去按产、销计划实行差额调拨的纯计划经济安排市场的产销模式,采取“计划分配与自我选购相结合”,实行“二级面向全国、三级面向省内”的卷烟流通新模式。这次改革对实现产销直接见面,加快卷烟物流,节省费用,密切产、销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这次改革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第二次改革是放开卷烟价格。从1988年放开13种名优烟到1992年卷烟价格的全面放开,这次改革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树立市场观念、质量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和服务观念,大大增强了烟草商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激发了企业经营活力和经营积极性,对促进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利用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供求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三次改革是1994年,建立中国卷烟批发市场。中国卷烟批发市场是全国唯一进行省际间卷烟交易的场所。该市场以“坚持专卖、搞活流通、规范交易、科学管理”为宗旨,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组织卷烟工商企业进行交易活动。这标明卷烟流通在专卖体制下向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迈出第1页共16页了坚实的一步。第四次改革是1994年开始的建立和完善“以我为主、归我管理、由我调控”的卷烟销售网络。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趋加快,卷烟的流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规模的扩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国营商业、供销社经营体制的变化,个体商业的迅速发展,都使卷烟经营渠道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许多个体零售户不正常地进入了卷烟“三级批发”后的“四级批发”、“五级批发”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烟草行业垄断经营权、市场安排主动权、卷烟价格调控权的丧失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影响了专卖制度下烟草大市场、大流通的形成。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卷烟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为了增强烟草商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效地调控卷烟市场,迎接“入世”的挑战,烟草商业企业迫切需要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改善经营作风,改变自身的官商习气,变“坐商”为“行商”、“情商”,实现烟草批发与零售的直接见面,为零售商提供优质服务。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建立和完善卷烟销售网络成为了一项十分重大而又迫切的工作任务。二、卷烟销售网络的建设要求199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重庆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以我为主、归我管理、由我调控”的卷烟销售网络。这主要是针对卷烟流通过程中的批发业务而言的。卷烟批发是卷烟流通中的主要环节,是卷烟流通渠道的“主干线”。国家主要是通过对卷烟批发环节的控制来控制卷烟市场,确保卷烟供应。在卷烟销售网络的建设过程当中,要大力开展卷烟批发网点的建设,逐步建立起烟草行业的卷烟批发网络,实行对零售户的送货服务,实现基层卷烟批发和零售经营的直接见面。对委批点要进行全面而严格的整顿,对违反专卖管理、名不符实的,要坚决取消其委批权;对遵纪守法、积极经营的,要加大支持力度,并逐步纳入烟草商业企业的卷烟批发系统当中来。个体经营者一律不准搞卷烟批发。对于卷烟批发网络,各级烟草商业企业应从专卖、经营、人事、财务、安全等方面加强管理。要坚决执行《烟草专卖第2页共16页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按规定的购销渠道经营,不准经营假冒卷烟,不准卖大户,不准整进整出。对卷烟批发网络的工作人员要确定工作目标要求,严格考核,加强管理。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