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房地产企业资本突围分析(2003年文献)(2478字)【副标题】陈筱红【正文】在北京,继北京泰跃集团、北京天创房地产公司、嘉利恒德房地产开发公司、北京科技园置业以及金融街房地产公司等一批企业成功买壳上市后,房地产业涌起了上市热潮。前一阶段,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向房地产领域成功发放的信托基金,引起了房地产业的极大兴趣。不久前,由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的成员企业——深圳万科、北京万通、河南建业等12家较具影响力的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城房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着手与海内外基金公司合作,创设专事于土地开发的信托基金和住宅产业投资基金。这一系列的资本动作搅动了房地产业对接资本的春梦,吸引了业界的眼球。“突破”上市禁令房地产上市一波三折两年前,北京城建股份有限公司将标的为23.391,679亿元的公司建筑类资产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房地产类资产进行大规模的置换,从此,北京城建的主营业务由建筑业转为房地产业;与此同时,作为房地产企业中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北京城建也借此打通了企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融资渠道。有证券市场筹资功能的助力,房地产投资商就能获得巨额的低成本资金,使企业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其速度是企业上市以前无法比拟的。因此,当1999年4月,中国证监会重新对房地产企业上市开试点绿灯时,金地股份、天津综合开发公司和北京天鸿集团作为首批上市试点企业,就开始了它们作为地产“新贵”的使命,而房地产企业的上市前景也似乎随之迎来了春天。此前,伴随大量资金进入地产业,房地产行业开始出现严重泡沫,导致大量资金特别是银行资金的沉淀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为防止房地产过热炒作引发更大的金融风险,1996年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发文:暂停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的公司上市融资,直接融资渠道被切断,房地产上市公司也由此陷入低谷。北京城建地产总经理赵广义指出,随着政府对开发用地的供给更加市场化,要求投资商更致力于追求规模化和专业化,更加重视企业保持适当的土地储备,这都要求投资商们必须具备更强的资金实力,不断地扩大经营地域,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应对随之而来的同行业竞争和市场考验。然而,即便是上市公司,也仍然是一肚子苦水。深圳著名上市房地产企业金地集团负责人表示:上市,让人爱恨交加。虽然解决了融资渠道,能够使企业品牌快速扩张,但是这个钱拿着不容易,回报股东就更难。比如金地,每年要保持10%的净资产回报率,一般房地产项目的投入产出周期在3年以上,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多个项目做支持,就没法保证回报率;另外,作为上市公司,透明度要求较高,特别是一些公告的东西,必须要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几乎没有商业秘密可言。银行控制信贷规模房地产基金投石问路增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加快投资进度以增加供给,为居民购房提供按揭贷款,促进有效需求迅速形成。银行对于地产商的支持可以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但是,随着住房产业和住房金融的发展,市场竞争不断激烈,违规信贷时有发生。为防范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在2001年6月发布了《关于规范住房金融业务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审查住房投资贷款发放条件。至此,很多地产商渐渐感到:贷款无门。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的有关专家认为,此次货币市场对房地产业的政策调整从长远来看,及时挤压了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泡沫,对行业的发展应是利大于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今后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压力。而控制贷款的另一个影响是,房地产投资商的预售回款和银行贷款两条融资渠道均受到很大阻力。如果开发商出现融资危机,资金链一旦断裂,对于投资企业来说便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当一种创新金融工具——房地产投资基金刚一露面便吸引了国内投资商和投资银行家们的注意。据专家介绍,房地产投资基金的优势在于其对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属于股权投资,不会给企业增加债务负担;房地产投资基金以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为基本原则,其在一个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不会超过企业净资产额的一定比例,因此企业不会丧失自主经营权;房地产投资基金作为投资者,对房地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