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3页区域经济学辅导大纲第一讲关于区域经济布局理论一、国外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史1、1826年,德国,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首次提出区位论理论。20世纪50年代,区域经济学成为独立的新学科。缪尔达尔,累积因果论;伊萨德,国家干预政策。2、国际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2.1研究区际关系的均衡发展问题,代表性成果:胡佛《区域经济导论》;伊萨德《区域科学导论》。2.2研究地区发展战略和综合布局,代表性成果:汉森《区域开发中的增长极》;涅克拉索夫《区域经济学》。2.3研究区域经济中的数学模型问题,代表性成果:布朗《区域——国家经济模型》。二、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情况1、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西方区域经济学。80年代以前,苏联、东欧模式,应用是大型工业基地区域规划和全国经济区划。80年代后,区际关系和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联系问题。2、我国区域经济学的代表学者与著作: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胡鞍钢《中国地区差异报告》;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三、区域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1、定义:以经济区域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经济发展和空间差异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规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学科。2、研究范围:主要是两个层次,即区域经济系统内的问题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经历了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中部大崛起等4个战略推进轮次。2、进入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逐步从政策性开发向市场性推进转变,展现出八大经济区: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大西第2页共33页第1页共3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3页北综合经济区。五、区域经济布局理论1、区域差异理论1.1古典区位论:以强调成本决定为特征,着眼于成本和运费最低。农业区位论: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P=V-(E+T)。工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研究区位因素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1.2近代区位论:以强调利润决定为特征,着眼于市场扩大和优化。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强调以城市为中心、有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空间市场结构。廖什:《区位经济学》研究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结构对区位选择和产业配置的影响。1.3现代区位论:以强调综合因素决定为特征,着眼于地域活动最优化。伊萨德:最大利润原则的实现同自然环境、产品成本和工资水平因素有关。20世纪60年代,区位的选择强调行为因素的作用。2、地域分工理论2.1分工种类:自然分工、社会分工、劳动区域分工。2.2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基本观点:通过分工生产、出口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的产品,必然获利。理论缺陷: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不能参加贸易和获利。2.3比较优势理论提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基本观点:落后国家只需停止生产劣势最大的产品生产;发达国家集中生产又是最大的产品。理论缺陷:没有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做出合理解释。没有解决无优势的产品价值能否是实现。2.4资源禀赋理论提出:赫克歇尔、俄林。基本观点:各国拥有的生产资源不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资本密集型产品;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生产资源密集型产品。理论缺陷:认为区域差异消失。2.5区位理论发展新阶段(1)要素替代理论。第3页共33页第2页共3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3页(2)技术差异理论。3、区域发展阶段理论3.1区域经济的周期波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察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存在其固有的矛盾即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尖锐化,就会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3.2现代经济增长周期理论现代的经济增长周期:是指反映经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