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启发性原则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石敏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人文系学前教育专业2008级0803035指导教师()[内容摘要]怎样减轻幼儿的负担,培养幼儿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能否自始至终运用启发性原则进行幼儿教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以,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谈谈启发性原则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和运用。实施启发性教学已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孔子是世界上最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人。《学记》又发展了启发的思想,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三条原则。[关键词]启发性原则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产生兴趣;鼓励儿童运用各种感官进行学习探究;指导幼儿获得相关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启发性原则的基本理论启发性原则是指教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的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主动或与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幼儿教育的各种活动过程都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离开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收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还不能把学习的社会意义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与他们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求知欲望等紧密相连的。因此,要求幼儿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幼儿注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组织安排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具体、生动、形象、与兴致勃勃的活动之中,促使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热爱、兴趣、好奇心,产生吸取知识的要求和内在动机,主动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要培养幼儿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表现为:1.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2.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常常主动地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3.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感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所学的内容,并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用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再学习的工具。二启发性原则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一)教师应有明确的目的,并选择适合幼儿水平、能促进幼儿发展和幼儿感兴趣的教材,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参观、旅游、竞赛、故事会、演唱会、运动会、专题教学活动等,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比较法、观察法、游戏法、练习法、示范法、讲解法、创造问题情景法和丰富联想法等,让幼儿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做、积极地进行想象、思维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启发性提问时是活动中的灵魂,缺乏启发性的活动提问是不成功的提问。启发性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问题答案隐含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道理。教师所提的问题,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要能起到指导或引导作用,给幼儿指出大致方向或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探究。一个启发性的提问对幼儿来说实际就是一个提示。如在小班"让蛋宝宝站起来”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棉花、卡纸、橡皮泥、积塑、布等各种材料,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让蛋宝宝站起来吗?”这一提问能帮助幼儿打开思路,激发幼儿动手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幼儿操作后教师可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如:“你是怎样帮助蛋宝宝站起来的?”“你是怎么做的?”逐步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启发性提问为幼儿提供了思考的道路;为幼儿的思考提供了铺垫,在提问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四)教师应树立热情、耐心、细致的教学态度,正视幼儿的差异,注意与幼儿我进行体态语言交流,关心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