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传统美术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摘要:苏州传统美术文化包括绘画、书法、园林、苏作家具、木刻年画、苏绣、玉雕等,富有浓厚的艺术特色,其中包含的具有苏州民俗特征的美术元素是苏州特有的文化遗产。现代设计重在创新,而传统美术文化元素又是创新的源泉。在当今苏州的平面设计中,以显性运用和隐性运用两种手法,将苏州传统美术元素巧妙地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从而使苏州的平面设计在本土化艺术特色和现代设计上较好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关键词:苏州传统美术;现代平面设计;美术元素苏州传统绘画、传统书法、苏州园林、苏作家俱、木刻年画、苏绣、玉雕、核雕、剪纸、木雕、竹雕等,都是苏州传统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形成了苏州特有的艺术特色及民俗特征。这些传统美术形式来源于苏州人民的生活,是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的体现。现代设计重在创新,而传统美术文化元素又是创新的源泉,将苏州传统美术元素巧妙地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从而打造出全新的平面设计,使苏州的平面设计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一、苏州传统美术元素的内涵早在新石器时期的苏州先民已经开始了艺术创造。至六朝时期,“六朝四大家”中陆探微、张僧繇等,加上一些不知名的工艺师和手工业者,将苏州美术文化推上了第一个高峰。唐朝的苏州画家张璪、顾况以及画家兼雕塑家杨惠之、书法家张旭等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工艺美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宋元时期,中国绘画中心逐渐南移至江南一带,至明朝中期,随着苏州城镇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苏州美术文化不断壮大,以“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一举使苏州成为当时中国美术的高地,“明末,吴门画派的势力完全左右了整个绘画的风气……由此,明代绘画精神的显示自然地落在吴门画派的绘画之中。”[1]苏州出现了艺术的大繁荣,同时,苏州园林的建造也进入了成熟期,甚至北京故宫也由苏州名匠蒯祥担任总设计师。大量园林的建造更促进了苏作家俱、木雕、苏绣等工艺美术的大发展,木刻年画也渐入佳境。清代苏州“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更是继续了苏州绘画的高潮,苏州工艺美术也继续领潮全国。民国时期,苏州美术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成为上海“海上画派”艺术的基地。伴随着中国文化史,苏州美术文化一直绵延不绝,繁荣发展,历代的绘画大师、工艺大师层出不穷,这在我国的城市中独树一帜。苏州美术文化是苏州“吴文化”中灿烂的一页,其深厚的传统美术元素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苏州传统美术元素主要由苏州传统绘画、传统书法、苏州园林、苏作家俱、木刻年画、苏绣、玉雕、核雕、剪纸、木雕、竹雕等构成,其工艺技术的精密细致堪称天下独绝,格调高雅,具有清新慧灵的江南气息。明朝以前的苏州传统绘画和书法作品传世很少,从“明四家”开始才有大量的作品存世,在现代设计中被大量运用。苏州园林则集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绘画书法、工艺雕刻、堆山叠石、花木盆景、诗词楹联、家俱陈设等艺术之大成,形成了特有的风貌。其中著名的苏作家俱,开创了中国家俱制作的一大流派。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由木刻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朝发展为民间艺术流派,至清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内容主要表现民俗生活、吉祥喜庆、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并称为我国"三大木版年画"。苏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图案秀丽、针法丰富、绣工精细、色彩典雅闻名海内外,其题材有花鸟,山水,动物,人物等,图案花纹含有吉祥喜庆、健康长寿之意,广受欢迎。苏州的玉器文化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期至今逐渐形成了“空灵、飘逸、细腻、精巧”的艺术特征。所谓“空灵”即虚实相称、疏密得当;“飘逸”即线条流畅、清新雅致;“细腻”即雕琢工细、八面玲珑;“精巧”即构思巧妙、意蕴无穷。苏州核雕被称为“苏派”核雕,起源于明代中叶,成熟于清乾隆时期,以“精、细、雅、巧”著称,光泽莹润,犹如琥珀。而苏州的木雕、竹雕、剪纸等民间工艺也有着不同凡响的艺术水准,这些精巧的传统美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