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XX县区现有党外代表人士750名,其中非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7名;无党派代表人士516名,党外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8名,党外非公经济代表人士33名,党外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10名,其他党外代表人士45名。近几年来,XX县区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精神,坚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凝心聚力推进嘉禾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的重要工程来抓,通过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形成合力,努力开创了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共建共享和谐新嘉禾的崭新局面。(一)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夯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政治基础近几年来,XX县区以贯彻落实中发〔〕5号、中发〔〕15号文件和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到了政策实施到位、制度落实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政策和制度。先后出台了《XX县区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委领导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发挥党外人士民主监督作用制度》、《重大外事内事活动邀请党外人士参加及参与考察调研制度》、《政府工作部门与县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等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仅激发了党外代表人士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也推动了全县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建立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调研决策机制。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在调研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近几年来,先后委托统战、组织等部门,开展了XX县区党外干部工作情况调查、XX县区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情况调查、XX县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工作现状调查以及XX县区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这些专题调研都形成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绝大多数调研成果及时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领域,为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第1页共5页依据。三是致力发挥资政作用,大力推行了特约人员制度。县委下发了《关于聘请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人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聘请党外代表人士担任特约人员的规定,拓宽了党外代表人士参与资政和监督的领域。《意见》下发后,该县聘任单位和特约人员由过去的4个20名增加到现在的19个55名。四是建立工作经费逐年增长机制,在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以来,统战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按4万元、6万元、8万元、12万元、19万元的幅度逐年增长。上述政策、制度的出台和落实,确保了全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二)创新建管机制,大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XX县区坚持以岗位培养人才、以舞台锻炼干部,不断创新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党外干部的建设与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建功立业的奋发进取精神。一是创造性地建立了党外干部四个一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制度(即一年一走访、一培训、一考核、一推荐),保证了党外干部充分锻炼成长、充分发挥才干的政治舞台。在的县乡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中,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职安排实现重大突破。全县共提拔党外干部7名,其中处级2名,正科级2名,副科级3名;重用党外干部6名。我县按照拓宽视野、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的要求,逐年加大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县乡政府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的比例明显提高。特别是,县委在明确一名司法局副局长只能安排党外干部的基础上,又专门留出5个科级领导职位用于公开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目前,全县已有在职党外领导干部91名,其中处级干部7名,正科级干部16名,副科级干部68名。二是建立鼓励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在的县乡人大换届中,重点确保了党外人士代表在人大代表中不少于35%,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不少于30%的两个比例要求,选举结果的实际比例分别为36.6%和31.5%。在县政协换届中,重点确保了党外人士在政协委员中不少于60%,在政协常委中不少于65%,实际安排分别达到了上述要求。第2页共5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