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为官不为现象的调研报告VIP免费

关于为官不为现象的调研报告_第1页
1/4
关于为官不为现象的调研报告_第2页
2/4
关于为官不为现象的调研报告_第3页
3/4
关于为官不为现象的调研报告关于“为官不为”现象的调研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通过出台八项规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深入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已有了明显改观。然而,在经济“新常态”和反腐风暴的双重高压下,一些地方的干部出现庸政、懒政、怠政等“为官不为”的现象。对此,县人大办成立调研组,就该问题展开深入调研,一段时期以来,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领导干部、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广泛了解大家对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看法,听取了有关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一、“为官不为”表现的成因和危害在高压反腐形态下,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开始逐渐蔓延开来,各级机关各部门不同程度地有之。这种现象表现为领导干部在工作岗位上掌握领导权力,负有领导职责和义务,但不能及时、有效、准确甚至不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工作延误、效率低,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概括地说,领导干部不作为实质上是“庸政”、“懒政”、“误政”行为,主要表现及成因有以下诸多方面:(一)是领导干部不敢作为。自高压反腐态势形成以来,规矩严明,一些领导干部怕“踩线”,做“出格”,在监管空白的情况下,一不做二不休,宁做“太平官”、“老好人”,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主动服务意识逐渐淡化,离群众越来越远。在工作中不从实际出发,不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仅在表面上做文章,回避矛盾、不敢担当、不思进取。严重弱化了领导领导能力,影响了单位效率,进而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二)考核监督制度缺失,没有硬性约束而不为。领导干部不作为,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追责制度对不作为问题产第1页共4页生约束。但目前制定了问责和考核制度,主要侧重于“显性”的有错问责、政绩考核,而不作为则是一种“隐性”的“顽疾”。目前部门对不作为问责和考核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可供具体操作的措施。另外,问而无责、考而无据的现象在当前领导干部管理制度执行中普遍存在,问责和考核常常流于形式,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以至制度当做一纸空文,导致领导干部不作为问题蔓延。(三)把廉洁奉公与锐意进取人为的对立起来。面对当前反腐高压态势和正风肃纪要求,一些干部感到被束缚了手脚,“规矩多了、什么也干不了”。其实,转变作风、提倡清正廉洁,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是为了更好地“干事”,不能拿大胆“有为”替贪污腐败找理由,更不能把廉洁奉公当成领导干部“无为”的借口。这种人为地把二者对立的思想,不仅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也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四)舆论“恨”官现象明显。近年来,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的不良事件通过网络媒体不断的传播和渲染,群众仇官心理日益突出,出现了“无论领导做什么,群众都不叫好”的现象,大大挫伤了领导干部干事、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在公众关注、舆论监督下阳光执政,干事畏手畏脚,生怕被舆论绑架,进而引发“为官不为”的问题。综上所述,为官不为”的现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极大。从一定意义上来看,为官不为堪比严重的腐败行为,是失职渎职的另种表现,它的危害有以下几点:一是损害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形象。不作为问题就是潜伏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可怕病毒,不但在慢慢侵蚀领导干部的免疫力与健康躯体,而且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侵害党和国家的肌体,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二是延误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务的发展。个别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会贻误发展机遇,导致地区长期发展缓慢,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挽回,严重影响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浪费政府资源,加深党群矛盾。我们的政府承担着为民第2页共4页办事,为民解忧的责任。作为政府行为的行使者,如果不作为,该做的没有做,那就是对政府资源极大的浪费。这样容易让群众对政府不满意,对行使政府权力的党不满意,进而加深党群矛盾,更是离群众路线越来越远。二、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为官不为现象的调研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