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学科体系概述湖南休闲农业咨询研究中心张好记休闲农业是农业功能的拓展与提升,乡村旅游是旅游市场的转型与细分,两者的结合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很短时间内,即从农家乐的初级形态跃升到现代农庄这一新兴产业,其一个重要特征是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并非常注重文化创意的应用与人文精神的体现,有学者据此认为可以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称为“第四产业”,可见其影响之巨大,意义之深远。当一种潮流或者趋势来临之际,往往是实践在推动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研究已经滞后于发展了。所幸农业和旅游并非陌生的行业,在萌芽和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可以借鉴传统的经验与模式,但这种哺乳式的借鉴或指导不会太长久,迟早会有断奶的一天,因此在这个时候,提出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题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我们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一门学科,那么关于这门学科的发展规划,基本上可称为体系,笔者认为这个体系至少包括以下要素:一是课题的主管与主持单位;二是课题的实践与协作单位;三是学科带头人;四是紧密与松散兼顾的专家学者群;五是课题计划与学科大纲;六是学术展示与探讨平台;七是研究成果汇编审核与转化渠道;八是与这门学科相关的专业设置、教材编写、技能认定、职称考核、标准制定、机构审批、认证管理等。一门学科就是一个特定的生态圈,其分工与合作都是很明确的,大家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去选择研究链的上游、中游或者下游来开展工作。本学科的上游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定义、功能概括、形态分类、范畴界定、发展历程和中外比照;二是相关政策法规的修订与起草;三是相关标准的修订与起草;四是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五是本行业形象识别体系设计与行业文化研究;六是本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构架与机制流程的效率优化研究;七是趋势预测与行业预警;八是数据库建设与信息化应用研究;九是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课题的对接;十是与其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对接。基础研究需要抓紧立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上级政府与相关部门主导、科研院校与中介机构参与、协会组织与实体企业配合的形式来开展。本学科的中游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应用研究。应用研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规划设计的策略研究;二是配套产业发展规划与资源整合的策略研究;三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研究与推广策略;四是农产品物流体系与食品安全体系的研究;五是单项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在本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六是景观环境、特色产品与个性服务等单元要素的研究;七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融投资研究;八是项目营销策划与运营管理研究。应用研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转化渠道,可由各级协会牵头,鼓励中介机构与科研院校自主开展,研究成果经审订后可汇编成培训教材,每年举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峰论坛,对积极从事应用研究并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进行表彰与奖励。本学科的下游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拓展性研究。顾名思义,拓展性研究就是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基质,采用发散思维与嫁接手段与其它学科对接,衍生出一系列跨学科的具有创新意义和公共价值的子课题。拓展性研究既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细节提质与形态升级的强大动力,又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其它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拓展性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上可遵从“万物为我所用,一切皆有可能”的理念,但主题选择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选定主题后需要进行深入透彻的盘点分析,再加上独特创意说明或应用指导意见。在此,单从子课题的名称举几个例子,比如《蔬菜瓜果榨汁搭配方法与推广技巧》、《乡村婚纱摄影场景选择与造型创意》、《特色菜谱与新奇菜名创意研究》、《保健植物气味疗法与养生研究》、《乡村墙绘艺术表现形式及题材集锦》、《农庄开设特色格子铺的可行性研究与实施建议》、《景区各类标识牌广告经营方案与操作细则》等,由此可见,拓展性研究既具有前瞻性和通用性,又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参与研究的主体基本不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