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总量扩大促推产业强劲发展。近年来,望XX县区文化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全区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35家。文化产业总产出由2010年的5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9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7.2%;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7%增加到2013年的6%。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5.3亿到2013年达到25.7亿元(预计值)。二是产业增加值逐年递增。2012年,全区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比2011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三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一方面培养壮大了一批传统骨干企业,做强做优了文化旅游、新闻出版、文化创意、文博会展等行业;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地区独特优势,打造新闻媒体、民间工艺和文化服务业的组合发展,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结构向更加优化方向发展的良好态势。2.加快创新注入产业发展动力。利用有效的资源,努力搭建平台,建设集文化产品创意、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产业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一是搭建平台引导创新。大力集聚和整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的文化资源,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搭建展会和信息服务平台,为文化创新创意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二是鼓励企业开拓创新。把大企业做强、小企业做大、微型企业做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三是培育业态推动创新。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门类的同时,注重推进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着力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3.多元融合引导产业提速增值。延伸文化产业价值链,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初步形成具有望城特色的多元融合发展之路。一是文化与旅游、乡镇建设融合。形成“古色、绿色、红色、蓝色”四大旅游板块。其中以千龙湖、百果园、光明村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在长沙地区享有盛誉,靖港古镇成为全省旅游景区开发的典范,并逐渐形成了到“靖港访古、乔口吃第1页共7页鱼、铜官玩陶、新康看戏”的古镇格局。二是文化与商业配合。一方面,完善财政资金投资方式,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的意见》,明确了关于引进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各类产业项目;另一方面,促进文化产业项目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对接,组织专业机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企业在融资、扩股等方面提供服务。4.园区建设丰富文化产业内涵。着眼于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园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新启动的湘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以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融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湘台两地文化交流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承接平台,促进湘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稳步推进二期项目的建设,遗址管理处正尝试生产仿古瓷器,开发陶瓷体验馆,带动群众经营农家乐、陶艺吧等相关配套产业。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正在恢复镇南将军府、欧阳阁等“书堂八景”。以唐代建筑风格进行民居的立面改造,营造“唐风”意境。以景点恢复、碑林建设重现“书韵”场景。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规模偏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与全市相比,全区文化产业总量不大,文化企业规模较小。且文化产业以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为主。缺乏如长沙晚报报业集团、长沙广电集团、三辰卡通、宏梦卡通、拓维信息、青苹果数据等一批经营收入过十亿或亿,在业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企业或集团。2.产业发展不均衡,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大型企业发展较强劲,中小型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除省新闻出版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少数大型企业外,中小型企业占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旅游休闲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工艺美术业、影视传媒业等产业资源未能充分有效挖掘利用。3.产业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以外围层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为主。作为产业核心层的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业比重较第2页共7页小(只占到整个产业比值的21%),文化用品、设备及产品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