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作者:石长波徐硕来源:《商业研究》添加日期:08年01月22日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各地争相将旅游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来发展,区域之间的竞争也更加的明显和深入。如何立足自身实际,打造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各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在新一轮旅游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对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可以增强区域竞争的紧迫感,促使各区域发现和了解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快速反应,积极应对,通过局部竞争能力的加强扩大到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提升。一、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所谓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是指各旅游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争夺客源,开拓、占领旅游市场并获取产业发展要素和增长潜质的能力。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不是指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是由众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一个从竞争潜力到竞争实力、再到竞争结果的动态发展过程。竞争力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竞争策略研究专家波特,他的“国家菱图”模型为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范式。在这一范式当中,波特归纳出了六大影响因素:(1)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2)需求条件,主要指客源市场的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3)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4)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5)政府行为;(6)机遇。对于旅游产业来说,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影响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依据这些因素对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大小,又可将其分为决定性因素、支持性因素、发展性因素和保障性因素。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资源条件、旅游需求状况、旅游企业竞争力状况和区域对外旅游形象等。这些因素构成了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是未来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能力必须关注的焦点。支持性因素并不是纯粹为了旅游业的发展而存在的,但是其通过自身的完善和提高,可以更好地刺激和促进区域游业竞争力的提升。这类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人才质量、科技水平等。发展性因素是区域旅游业形成和积蓄未来竞争实力的基础,主要指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旅游企业的营销、创新能力、旅游资金的引进和利用能力、旅游产业的优化、调整能力等。保障性因素构成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状况,能够带动和保证旅游业沿着良性的方向顺利发展。这类因素包括旅游环境、政府行为以及发展机遇等。影响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四类因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决定性因素作为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强弱。当支持性因素更多的向旅游产业靠拢和倾斜时,发展性因素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支持性因素和发展性因素共同作用,可以增强决定性因素对现实和潜在游客的吸引力,也为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和增强游客的满意度提供了保证。保障性因素能够为决定性因素、支持性因素和发展性因素更好的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策略选择产业竞争力阶段理论是波特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又一重要贡献,依据这一理论,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形成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目前,我国除了广东、上海、北京三个旅游发达的地区已经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之外,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前两个阶段或正在向第三个阶段过渡。这两个阶段的特点是:在要素驱动阶段,竞争力的形成来源于区域内丰富的资源,要求区域通过资源整合,发现优势资源,进而将资源优势发展成竞争优势。投资驱动阶段竞争力的形成得益于区域内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以及高级生产要素的发展。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一方面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据有不同程度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用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资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合理的将竞争力形成的两个阶段结合起来,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加速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另一方面有效的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