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区公厕使用管理情况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受县政府的委托,现将我县XX县区公厕使用管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1、直管公厕的情况。XX县区的公厕在**年前分别由县住建局、店埠镇及有关单位进行管理。因管理粗放,问题较多,在争创全省文明县城工作时,县政府决定将XX县区县农机局建设的梁园北路公厕、县房产局代管的老街公厕、县住建局管理的唐杨路公厕、梁园中路公厕、实小对面公厕、和平文化广场公厕、西苑路公厕、草坎公厕等10座公厕统一移交给我局管理。随着大建设推进,近年来住建局新建的沿河西路生态公厕及改造后的棉麻公司公厕、店埠镇龙泉西路公厕等3座公厕分别移交给我局管理。我局接手后,确定专人进行管理,并全部免费对社会开放。一是制定详细的卫生保洁标准。参照住建部《公厕内卫生保洁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结合公厕的管理实际,对具体的指标进行细化,出台了《**县公厕卫生标准》,印发给督查人员及公厕的管理人员,进行学习、消化,使标准能够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管理。我局管理的公厕都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打扫卫生,要求管理员保持公厕内的卫生不低于二类公厕卫生标准。制定了公厕管理人员的考评细则,坚持每天不定期对公厕的管理员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管理员的工资挂钩。三是及时维护。公厕在使用中,因人为的原因,设施经常遭到破坏。我局安排专人对损坏的设施及时给予修复,保障能够正常使用。2、单位卫生间对社会开放。依据住建部的标准,城市居住用地公共厕所的设置密度为3~5座/平方公里,设置间距是500~800米,目前县城建成区的面积约25平方公里,XX县区现有公厕13所,公厕设置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去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局党组在走访群众、深入调研时,群众纷纷提出公厕数量的不足,出行很不方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局提出将沿路的机关事业单位卫生间向社会开放。第1页共3页并经县政府同意后,将XX县区县总工会、粮食局等47家单位的卫生间在上班时间对社会开放,增加XX县区公厕的密度,方便市民生活。此举受到《合肥日报》、县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深受群众的好评。河南XX县区县政府还专程到我县进行学习取经。为加强对开放卫生间的管理,县政府对各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进行督查。一是提高认识。各单位卫生间对社会免费开放是缓解我县XX县区居民出行“如厕难”的较为可行的办法,各单位负责人要提高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把这项惠民工作切实抓好抓到实处。二是加强维护。各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卫生间内的卫生管理和设施维护,所有开放卫生间都应做到灯明水通,设施完好,要做到厕所五净(地面净、蹲位净、蹲坑净、门窗净、周围环境净)、四无(无蛆蝇、无臭味、无溢流、无乱堆乱放)的卫生标准,对外树立单位的良好形象。三是确保时间。各单位要严格保证开放时间,原则上在工作日工作时间内要完全开放。在开放时间内,市民到单位上厕所门卫不能拒绝。同时在开放时间内卫生间内要有手纸,方便市民如厕。四是加强督查。由县城管局牵头组织不定期的暗访,对免费开放执行不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拒不执行的单位由县政府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二、存在问题1、缺少整体规划。我县县城对公厕等环卫设施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在XX县区的改造建设中不能将公厕等环卫设施进行同步建设,从而使公厕等环卫设施不能满足XX县区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2、资料不全。XX县区的公厕原来是由住建局、店埠镇等单位进行管理,基本上是处于以收费的形式服务市民。**年为了创建省文明县城工作,加强对工作的管理,县政府决定,将XX县区的公厕移交给城管局进行管理,对社会免费开放。但在移交时,有关单位未能将设计图纸等资料一并进行移交,使我局在水、电、下水维修时很不方便。3、损坏较多。XX县区的公厕免费开放后,部分市民的素质不高,对公物的损坏比较随意,从而使公厕的门、水龙头、水箱、照明灯等设施损坏严重,甚至极少数居民到公厕内洗衣、第2页共3页洗菜,大排档直接到公厕接取自来水。4、缺少工作间。移交给我局管理的公厕只有7所公厕有工作间,其他公厕都没有工作间,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