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摘要: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通过这些年来的努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和无效性、会计信息与国际会计信息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是妨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财政部新发布的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里程碑,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增强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透明度,并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反馈价值,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后的新会计制度的变化较大,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总体来说有利于会计信息价值的提高。关键词:企业会计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宏观分析)(一)新准则体系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可比性近年来,随着的迅速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扩展趋势。对全球各国各地区(尤其是资本市场)财务信息可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准则,顺应了世界经济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趋同。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铸牢了基础,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将大大提高A股公司的会计信息与中国香港市场及美国、欧洲等境外市场的可比性,更有利于分析人员进行估值比较。当然,新的会计准则只是反映公司价值的“一面清晰度更高的镜子”,其本身不会增加公司价值,但能促使投资者去更好地发现公司内在价值。可比性的提高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股票估值这样一个技术领域,而且还会降低中国投资人了解境外上市公司的成本,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也会降低境外战略投资者了解境内上市公司的障碍。因此,会计准则的趋同,能减少相互之间理解会计政策与会计信息的隔阂,必将促进国际间的贸易与投资活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获得国际认可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全面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二)新会计准则体系更加注重经济实质和成本效益原则新准则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和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方面,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一步趋同,允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其所占用的借款资金的相应借款费用也可以予以资本化。另外,可以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不再限定于由专门借款产生的,一般借款如被用于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也应当资本化。上述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和范围的扩大,更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新准则施行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将减少借款费用资本化当期的财务费用,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而提高当期的会计利润,对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制造业公司以及资本化支出较大的公司的损益可能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使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具有更强的配比性,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会得到很大提高。新会计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的开发费用及固定资产弃置费允许资本化等也强调了成本和效益的配比原则。企业的研发能力既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和核心竞争力,又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与潜力的重要体现。现行准则对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一规定虽然比较符合谨慎性原则,但不太符合资产确认的原则,不利于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新准则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引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现行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活动支出允许资本化,作为资产予以确认。这一政策将大大改善那些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企业或者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水平,高新技术等企业由于研究开发费用较大,执行新准则后,由于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资本化,这些企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将增加,期间费用大大减少,当期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