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_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搜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21:35:52【摘要】本文从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分析入手,阐述了我国新准则体系中会计理念的变化以及新理念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这些准则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准则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会计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差异何在,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何影响,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一)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因此当资产价值增加或是负债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根据资产负债观,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收益确认。因此应首先定义并规范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即收益之度量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而非相反。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长额,而净资产又是由资产减去负债计算得到的,因此这种确认收益的方法被称为资产负债法。用公式表达为: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在资产负债观下,损益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二)收入费用观则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会计上通常是在产生收益后再计量资产的增加或是负债的减少根据收入费用观,企业必须首先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根据配比原则,确定收益。收益确认的这种方法称为收入费用法,也称收益表法。收入费用观下,先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才能据以确定收益,因此可以得到各种性质的收益明细数据。显然,收入费用观以损益表为报表重心,而资产负债表只是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摊配中介,成为损益表的附属。(三)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区别两者相比而言,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影响,确保了企业各时点上的资产和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从源头上把握该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为确定某一期间流量概念的收入和费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最终采用一种财务报表使用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提供的收益总额信息相关性强;而收入费用观由于强调配比原则的运用,其真正目的不在于确定企业的价值,而在于确定一定时期已实现的收益,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并不代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各种资源的真实价值,在这种观念下,资产负债表被用来汇集配比过程中剩下的等待配比的项目。因此,收入费用观下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差。经历了银广厦、安然等一系列会计丑闻带来的经济震痛之后,人们感到只有资产和负债才是真实的存在,是净资产价值增值带来收益的增加,而非相反,因而认为资产负债观明显优于收入费用观。为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纷纷采用资产负债表观。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具体准则等方面的界定已由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二、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准则中的体现(一)所得税的核算方式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摒弃了过去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及损益表债务法,采用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