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形势下的票据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VIP免费

新形势下的票据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_第1页
1/17
新形势下的票据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_第2页
2/17
新形势下的票据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_第3页
3/17
摘要:当前票据业务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宏观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金融脱媒加剧、资本约束强化;微观方面,票据交易电子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监管趋严。在此形势下,要实现票据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重视产品和服务创新。未来创新的方向主要包括:票据衍生产品、票据中间业务以及跨市场组合产品。关键词:票据;创新;衍生品;中间业务;跨市场组合一、当前票据业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经济金融宏观形势1.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2012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明显加速。2012年年中,人民银行首次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并连续扩大了贷款利率的下浮空间。2013年7月20日,人民银行更是全面放开了贷款利率的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完全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票据业务市场化定价的相对优势减弱。包括票据转贴现、同业拆借、债券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业务作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先行的业务品种,已率先实现了市场化的定价[1],价格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能够相对更好的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此次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使得信贷业务也能完全自主定价,金融市场业务市场化定价的相对优势减弱。二是长期看票据贴现需求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票据贴现和短期贷款存在一定的替代性,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议价能力强的大企业势必要求银行进一步下浮贷款利率,银行出于保持合理盈利空间的考虑将会将部分信贷资源转移至中小企业贷款领域,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后,贴现融资需求可能会下降。因此,如果说利率市场化早期阶段有利于票据业务的发展,那么进入利率市场化后期阶段,带给传统票据业务的更多的是压力。商业银行唯有不断加强创新,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才能有效应对压力。2.金融脱媒加剧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一直以银行业为主导,银行贷款占据了社会融资规模的绝大部分。但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显著。2012年社会融资总量中,人民币贷款占比为52.1%,远低于2002年的91.9%,社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大为降低。金融脱媒加剧给票据业务带来的影响是多重的。一是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社会商业信用逐步完善,基于票据的延期支付交易会更频繁地在国内商品贸易中得到运用,且票据在企业间的流通性也会加强,从而有利于促进票据签发量的增长,创造出更多的票源,为票据业务链下游环节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票据贴现作为企业从银行获取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与其他贷款一样,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将不可避免的受到直接融资方式的冲击,企业的票据贴现需求可能会下降。三是在金融脱媒过程中蓬勃发展的理财产品、资产支持证券等新兴业务,形成了新的票据买入需求,有助于扩大票据市场容量,从而间接促进了票据业务链上游环节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发展票据业务,必须趋利避害,通过业务运作方式和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把握金融脱媒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尽可能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3.资本约束强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银行业资本监管问题日益受到重视。2010年末颁布的《巴塞尔协议III》正式确立了银行资本监管的新标准,之后中国银监会推出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建立了与国际新标准接轨且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的资本监管新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办法进一步强化银行的整体资本约束,推动商业银行从高资本消耗的规模扩张模式向资本节约的内涵发展模式转变。新办法重新设定了票据资产的风险权重,将原来“期限四个月以内的0、四个月以上的20%”,改为“期限三个月以内的20%,三个月以上的25%”。风险权重调整后,票据资产相对于其他信贷资产,占用资本仍然较低,但是资本节约的优势相对有所弱化,尤其是对短期限的票据资产而言更是如此,这将使得银行在票据与其他信贷资产间的配置上进行一定的调整。此外,长期限的票据和短期限票据之间系数的差异大为缩小,也将使得银行在票据资产的期限配置上做出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形势下的票据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