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期间的垃圾处理问题张智渊郭子昀摘要:作者所在小组选取了新店和张家山两村作为调查对象,对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期间,农村垃圾状况的改变以及现行的垃圾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所得结果,对现阶段西北地区农村垃圾处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治理对策。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垃圾;现状与原因;对策措施。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模式逐渐多元化,消费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然而,农村的垃圾治理却严重与之脱节,垃圾处理的方式依旧落后,没有跟上垃圾在数量与成分上的变化,临时焚烧、随意堆放仍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处理垃圾的主要手段,路边、沟渠乱排乱倒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还污染了土壤、水体和空气,破坏了生态环境,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农村的垃圾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急需清除的重要阻碍。而西北地区的农村,又由于地理、经济等因素,在垃圾处理的问题上有着自己的特点。笔者所在的调查小组,选取了甘肃省的新店村和张家山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地调查,搜集整理了相关数据。本文希望通过整理分析本次的调查结果,针对“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期间的垃圾处理”这个问题,缕清现状,找出原因,想出对策,旨在为解决农村现存的垃圾污染问题和改变农村现有的“脏乱差”的面貌提供一定帮助。1.调查对象的选取西北地区农村的地形特点是“山地多、平地少”。以甘肃省为例,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省内农村多分布于山区与川区之间,日照强,降水少,水资源匮乏。而新店村、张家山村处于甘肃省两市(定西市和平凉市)两县(通渭县和静宁县)两乡(陇川乡和新店乡)交界地带,村庄现有人口871人。其中新店村处于川区,海拔较低,水资源相对丰富,由于种植特色经济农作物苹果,经济水平稍好;张家山村则处于山区,海拔较高,水资源严重匮乏,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所以这两个村在地理、气候特点以及经济水平等方面在西北农村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2.垃圾处理问题现状的调查3.1调研方法在开展调查工作前,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文献的研究,以便科学合理地设计问卷。我们重点选取了“地膜处理方式”“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对土壤危害的认识”“对沼气池的态度”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为的是了解当前农村处理垃圾的现状,以及村民对垃圾问题认识的整体水平。访问过程中不提供任何背景材料和知识,以不记名的方式作答问卷。调查于2010年7月9日~7月14日进行,分别对新店村和张家山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在发放问卷的全过程中,采用半结构访谈(SSI)的方式直接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问答。此次调查对象的范围为两个村落的所有居民,不受年龄、性别、职业的限制。调查期间,我们还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以便真实反映当地垃圾问题的现状3.2数据收集与统计本次调查在新店村和张家山村各发放了170份问卷,张家山收回有效问卷150份,新店村收回有效问卷150份。由于当地农民在垃圾处理问题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以家庭为单位,且有明显的区域带动性。故我们在选择问卷的调查对象时也以家庭为单位,并注意单位与单位间的区域间隔,以保证尽可能客观全面的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统计结果如下:垃圾概况:分类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主要存在的垃圾秸秆、塑料地膜、化肥编织袋、残余农药煤渣、废弃塑料制品(主要是塑料袋、食品包装袋等)、粪便、废弃纸制品、废弃金属制品、废弃陶瓷制品、废弃玻璃制品、医疗废弃物、、废旧衣物、废旧家具、厨房余物造成实际污染的垃圾塑料地膜、化肥编织袋、残余农药废弃塑料制品(主要是塑料袋、食品包装袋等)、废弃金属制品、废弃陶瓷制品、废弃玻璃制品、医疗废弃物数据一:新店地膜处理方式人数比例扔到地埂上460.31扔到沟里530.35拿回家引火390.26回收利用120.08张家山地膜处理方式人数比例扔到地埂上190.13扔到沟里670.45拿回家引火560.37回收利用80.05数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