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单元质量检测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1.世界上有4000多种蟑螂。蟑螂可以传播多种病菌,蟑螂粪还可使人过敏。这种害虫很难被消灭。研究人员最近人工合成出雌蟑螂吸引雄蟑螂的性外激素成分,研究人员认为可借助这种人工合成物质开发诱捕雄蟑螂的新方法。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厘米的位置,结果在1分钟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研究人员还在猪圈里放置了千分之一克这种性外激素,结果一个晚上诱捕30只雄蟑螂。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蟑螂的性外激素由雌蟑螂分泌,具有挥发性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解析】:外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是化学信息。【答案】:C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解析】: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而恢复力稳定性应该越低,由图可以知道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所以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关系。【答案】:A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国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成份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相应地,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题中A、C、D选项中的生态系统,都是向着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而B选项中生态系统是趋向单一化(只让牧草生长)发展,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B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解析】:此题考查对生产者的理解。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把CO2和H20制造成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绿色植物,但也有像硝化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答案:D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问关系【解析】:此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并不一定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信息传递对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解生物的种间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过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答案:D6.绿眼虫是一种原生生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取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它()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D.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解析]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明是生产者;能够把外界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物质,说明为异养生物,又“摄取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说明是分解者。答案D7.如图为某食物网,则正确的叙述有()A.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B.图中成分加上细菌、真菌即为生物群落C.若能量传递效率为20%,D每增重1g,则A被消耗25gD.当E减少时,短期内H的数量将增加(解析]本食物网内共有6条食物链;生物群落是指所有的生物;D与A之间最短的食物链为A—E—D,沿此食物链若D每增重1g,则A被消耗25g,D与A之间最长的食物链A+D十F斗C咔D,D每增重1g,则A被消耗625g,所以C选项中没有作出明确说明;当E减少时A会相对被G捕食的多,G的增加会使H在短期内增加。答案D8(2007·南京模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