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总体来讲,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新时期下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大学生在各方面都能被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更是各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文件精神及校团委《关于组织开展2009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拓展大学生“开拓、进取、博学、创新”的创造性思维。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积极响应学校“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服务科学发展大业”的号召,继以往成功开展了多次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今年前往阿拉善左旗(简称阿左旗)开展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学院成立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政领导、学生工作负责人及团总支成员组成,负责对全院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制定计划、实施和总结表彰。同时,广泛发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协调校、院有关部门,得到大力支持,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保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团总支2009年7月20日社会实践主题: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服务科学发展大业社会实践课题题目:“公民节能减排意识的调查——一阿拉善左旗积极开发区为例”“旅游市场调查——一阿拉善左旗为例”项目承担人:包庆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高娃副教授刘漫中一、项目区介绍如下:(1)地理位置阿拉善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隶属于阿拉善盟。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相望,西与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相连,东北与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相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88.678公里。旗府驻巴彦浩特镇(又称巴音,亦是阿拉善盟驻地)。阿拉善左旗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100小时以上,仅次于青藏高原。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利用太阳能、水能发电具有广阔的前景。阿拉善左旗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800--1500米,最高海拔3556米。全旗南北长495公里,东西宽214公里,面积8.0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万。可利用草场4.6万平方公里,主要为荒漠、半荒漠草原。沙漠面积3.4万平方公里,主要是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阿拉善左旗属温带荒漠干旱区,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以风沙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为主要特点。年降雨量80-----220毫米,年蒸发量2900----3300毫米。日照时间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7.2摄氏度,无霜期120-180天。(2)自然资源具有分布广、品位高、易开采的特点。已探明矿产60种,矿产地310处,其中大型矿床14处,中型矿床20处,小型矿床37处,矿点239处。煤、盐、硝、石膏、石灰岩、铁、铜、金、石墨、大理石、膨润土、白云岩、花岗岩等储量可观,其中煤储量14.7亿吨,盐1.3亿吨,芒硝4960万吨,石膏1亿吨,膨润土4.4亿吨,铁3850万吨,黄金60吨。全旗拥有草原6900万亩,林地120万亩,耕地24万亩,特别是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次生林36万亩,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华北的天然生态屏障。阿拉善左旗先后开发建设了腰坝滩、查哈尔滩、格灵布隆滩、西滩四个井灌区和巴音毛道、老崖滩、孪井滩、漫水滩四个黄灌区,农产品以小麦、玉米、高粱等优质粮料、牧草、油料豆类、瓜果蔬菜等为主,阿拉善双峰驼和阿拉善型白绒山羊是当地两大优良畜种,“王府驼绒”荣获国际“阿米卡驼毛奖”,年产21万公斤。被誉为“纤维宝石”的阿拉善型白绒山羊绒荣获意大利第三届国际“柴格那羊绒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