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构成知识点梳理一、分子1、分子的概念与组成分子是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的相对稳定并保持该物质物理化学特性的最小单元。即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通过一定的作用力,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结合成分子。2、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3、分子的种类(1)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2)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4、分子的特性(1)分子之间有间隔。例如:取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之后,体积小于100毫升。(2)一切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固、液、气中,气体扩散最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例如:天气热时衣服容易晒干(3)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m。(4)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5)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知识点梳理二、原子1、原子的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102、原子也和分子一样,质量小,体积小,在不断运动,原子间有间隙3、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修正(1)道尔顿的原子模型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不可再分。(2)枣糕模型(西瓜模型)由汤姆生提出,是第一个存在着亚原子结构的原子模型(发现了电子)。(3)行星模型由卢瑟福在提出,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原子核。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5)电子云模型4、现代的原子结构理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但是原子还是可以分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核电荷数指的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5、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某原子的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我们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分子质量的大小。注意: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同理相对分子质量也没有单位6、原子的种类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质子数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稳定)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17287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电子层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知识点梳理三、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电中性的原子经常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叫做阴离子。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例如:Fe3+: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