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简介菏泽经济开发区是菏泽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菏泽市委、市政府驻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区面148.6平方公里,新区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已实现“七通一平”。目前的开发区开发区以外向型经济的工业区、现代化的新城区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能源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和苏豫皖交界处最大的商贸流通基地的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大高名外”企业,培植主导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板块经济和产业集群。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经济总量的提升,菏泽经济开发区正在成为功能完善、产业集中、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这里是一方投资热土,一块风水宝地,是海内外有识之士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乐土,温馨生活的家园。菏泽经济开发区--综合概况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菏泽经济开发区地处黄河中下游鲁西南平原,大地构造属华北台坳的一部分,地形略有起伏,地貌单元为鲁西黄泛平原区。经济开发区气象资料如下:年平均气温13.7℃年平均最高气温19.4℃极端最高温度42.3℃极端最低温度-17.9℃年平均降水量679.9mm年最大降水量1223.3mm年最小降水量316.7mm主导风向北、东北冬季主导风向南、西南年平均相对湿度64%年平均雾日数12天年最多雾日数20天年最大积雪厚度16mm最大冻土深度52mm无霜期213天菏泽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日照2496小时。菏泽经济开发区-投资优势(一)丰富的自然资源菏泽自然资源丰富,西部为石油、天然气,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天然气395亿方,是中原油田的重要采油区。东部为煤炭,主要有巨野煤田和单县煤田。巨野矿区地质储量为55.7亿吨,可采储量29亿吨,是华东地区最后一块最大的整装煤田,该矿区规划建设年产能1740万吨。单县矿区可采储量12.2亿吨,规划建设年产能1440万吨。两矿区合计建设规模3180万吨/年,规划各矿井于2012年前全部完成建井。届时我市煤炭产量可达到4500吨/年。建成投产和即将建成投产的有龙堌矿井、郭屯矿井、赵楼矿井和彭庄矿井。我市水资源丰富,是黄河进入山东的第一站,每年引用黄河水10亿立方米,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菏泽市是国家发改委《煤炭产业政策》规划的全国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是国家发改委《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的全国七大煤化工产业区之一。在山东省《鲁南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更是专门规划了京新沿路菏泽经济区,重点发展能源和煤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发挥煤炭、水资源丰富和技术优势,围绕煤炭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形成区域集成优势,积极促进煤化工产业的集聚;按照大型化、精细化、集约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依托玉皇化工、盛世化工等骨干企业,围绕做大规划总量和提升效益水平,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以原油加工为龙头,以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为主体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山东省煤化工产业规划》又把菏泽做为鲁南煤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设立菏泽煤化工业园。在《菏泽煤化工基地发展规划》中,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是菏泽煤化工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根据主体区和联动区在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上的差异,以海洋产业链为纽带,以海洋产业配套协作、产业链延伸、产业转移为重点,优化海陆资源配置,在联动区建设一批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的总体要求,菏泽开发区精细化工基地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档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争创国家级开发区。2012年1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意见》,提出6个方面20条政策和措施,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力争到2015年菏泽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位居周边地区前列,跨入全省中等水平。同时菏泽市将实施八项措施,一是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做好政策、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工作。二是全力加快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