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1.重複性(EV)及再現性(AV)重複性:指由同一个操作人员用同一种量具经多次测量同一个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再現性:由不同操作人员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2.GR&R的三種分析方法:极差分析法(Rangemethod),均值—极差法(AverageandRangemethod),方差分析法(ANOVAmethod)极差分析法用来快速检查验证R&R是否有变化。但无法分解成是仪器的误差或是人的误差均值—极差法可同时对测量系统提供重复性和再现性估计值,将测量系统的变差分解成两个独立部分但不能确定它们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差分析法可用它来分析测量误差和一个测量系统研究中的其它变差来源均值極差法分析方法:1.选择三个测量人(A,B,C)和10个测量样品测量人应有代表性,代表常从事此项测量工作的QC人员或生产线人员10个样品应在过程中随机抽取,可代表整个过程的变差,否则会严重影响研究结果。2.校准量具3.测量让三个测量人对10个样品的某项特性进行测试,每个样品每人测量三次(或2次),将数据填入表中。试验时遵循以下原则:盲测原则1:对10个样品编号,每个人测完第一轮后,由其他人对这10个样品进行随机的重新编号后再测,避免主观偏向。盲测原则2:三个人之间都互相不知道其他人的测量结果。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最大均值差Xdiff:10組零件平均值中最大—最小均值的上限UCL(X)=均值的下限LCL(X)=極值的上限UCL(R)=極值的下限LCL(R)=4.GR&R分析:分析GR&R時主要用到的數據是:極差均值,Xdiff,Rp:最後备注:1.计算A对每个样品三次测试结果的均值/极差2.计算A测的所有样品的总平均值及極差的平均值3.对每个样品由三个人所测得的9个测试值求平均值,4.总平均值的均值与9個平均值的极差5.極差均值R=三人極差均值的平均值X第3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2页所有計算均基於預計5.15σ(正態分布曲線下99.0%的面積)。K1=5.15/d2,d2取決于試驗次數(m)和零件數目與評價人數量之積(g),並假設該值大于15。AV:如果計算根号下出现负值,評價人變差(AV)缺省为0。5.允收標准:GR&R%10%≦:量具系統可接受10%GR﹤&R%30%≦:量測系統可否接受取於該量具系統重要性,成本及修理所需之費用等因素,但需進一步改進。GR&R%30%﹥:量具系統不能接受,必須予以改進6.GR&R结果分析:当重复性(EV)大于再现性(AV)时,原因可能是:仪器需要保养;量具应重新设计来提高刚度增强;第4页共12页第3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2页量具的夹紧或零件定位的方式需要改进;存在过大的零件变差。当再现性(AV)大于重复性(EV)时:评价人员需要更好的培训如何使用量具及数据读取方式;量具刻度盘上的刻度不清楚;需要某些夹具协助评价人员来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偏倚性(Bias):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基准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偏倚性的分析方法:控制圖法和獨立樣本法1.控制圖法:計算過程:第5页共12页第4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12页計算的平均值-基準值第6页共12页第5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页共12页t表:獨立樣本法:第7页共12页第6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页共12页1.首先在B14单元格中输入测量次数,系统将第8页共12页第7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8页共12页自动查询d2*,自由度V和d22.根据自由度V和a水平查询标准t分布表并记录与C12单元格.3.将基准值记录在F11单元格中,以便于系统自动计算各次测量的偏倚.4.将测量结果记录于C18开始的单元格中穩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相同特性时获得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