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循环型岛屿建设环境友好型景区——鼓浪屿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建设蓝图与进展薛东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2004年10月,鼓浪屿被确定为福建省级循环经济实验区,其目标是把鼓浪屿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循环型”岛屿。鼓浪屿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鼓浪屿素有“海上花园”之美称,是一个蜚声世界的风景名胜区。由于鼓浪屿得天独厚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使鼓浪屿发展循环经济具备许多优势:一是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没有工业企业和大型污染源;二是具有较独立的地域条件,开发建设活动少;三是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各级政府对鼓浪屿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四是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积极的参与性。但是,鼓浪屿在如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也面临着不少困境:一是资源对外依赖度大,二是环境基础设施滞后,三是维持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鼓浪屿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之矛盾的重要途径。同时,发挥鼓浪屿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为厦门市、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鼓浪屿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建设蓝图1、基本思路循环经济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解决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所存在的物质、能量不平衡的流动关系问题,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循环的角度看,主要包括能量的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在能量利用方面,一是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需求;二是要开发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对岛外的依赖度。在物质循环方面,要通过建立高效的垃圾源头分类、分拣系统,资源回收、再利用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物流的循环。据此,鼓浪屿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建设思路概括为:实现一个目标,即建设“鼓浪屿循环经济实验区”;抓住两个领域,即“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服务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居民消费系统”;构建四个系统,即“环境友好行为的培育”、“能源管理”、“固废管理”、“水资源管理”;达到五个目的,即“提高物质再利用与再循环”、“提高能源效率及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环境意识和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丰富文化内涵”。2、总体目标以政府为主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制定和积极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景区的政策、法规和制度,通过建设若干重点示范工程,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立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循环型景区发展模式。鼓浪屿环境友好型景区将达到以下具体目标:◆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在居民生活和旅游服务业中,普遍形成节水、节能和节材的资源节约行为;提倡避免过渡包装,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减少废物产生的环境友好行为。◆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得到广泛利用,不断从废弃物中挖掘再生资源。◆按照“相对集中、就近处理、方便回用”的原则,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完善,岛内生活污水全部处理达标,并使大部分中水回用。◆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资源回收利用的运行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将产生的垃圾得到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理;实现有机垃圾“零排放”,即不向自然界排放。3、阶段目标近期目标(2005~2007年)——加强宣传教育,建设循环经济宣传长廊,把岛内的社区和学校都创建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提高社区居民的循环经济意识;推广应用节水、节能技术与设施,建设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构建支撑循环型景区的基础设施体系;探索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景区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初步形成循环型景区的管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