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炉熔炼操作技术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炭素组装车间中频炉熔炼操作技术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青海黄河水电公司鑫业分公司2主要设备性能2.1炉体额定容量3.0T最大容量3.6T2.2坩埚尺寸内径φ700mm熔池高度1150mm坩埚高度1430mm2.3中频电源技术参数2.3。1规格型号:KGPS——---——0。5/15002。3.2输入电压:~6606相50HZ2.3。3输入电流:1360A/22.3。4输出直流电压:880V2。3。5输出直流电流:1700A2.3.6输出中频电压:1250V2.3.7输出频率:500Hz2。3。8输出功率:1500KW2。3.9电源效率:98%2.4额定电气参数额定功率:1500KW额定频率500Hz2.5额定工作温度:<1600℃2。6熔化率:≥2。80T/H.台该指标适用于热炉衬,紧密装料。2.7耗水量:单台炉体:35m3/h2.8液压装置2。8.1最高工作压力16Mpa2。8。2使用工作压力9Mpa2。8。3工作流量26L/min2.8.4输入功率7.5KW2.8.5油箱容积0.6m32。9整流变压器容量2。9。1变压器容量1800KVA2。9。2输入电压6000V2.9.3输出电压660V/6相/50Hz2。9.4整流采用12脉全控电路。逆变器采用并联逆变线路。3生产工艺技术条件3.1出铁水温度为1400±50℃3.2浇铸铁水成分:C:2.8~3。5%Si:2.0~3。1%Mn:0。6~0.9%P:1.0~1.8%15%3。3电源封闭循环水冷却系统3。3.1冷却水进口温度:〈30℃3.3。2冷却水出口温度:<42℃3。3。3冷却水工作压力:0。15~0。20MPa3.3。4封闭循环水流量:20m3/h3。4炉体封闭循环水冷却系统3.4.1冷却水进口温度:<35℃3.4。2冷却水出口温度:<55℃3。4。3炉口进水压力:0.20~0.30MPa3。4。4单台炉体水流量:35~45m3/h3.5炉体应急冷却循环水系统3.5。1应急水进口温度:<35℃3.5.2应急水出口温度:<55℃3。5。3应急水进口压力:0。10~0.15MPa3.5.4应急水流量:≥20m3/h4启动前的操作准备与检查4.1开炉前,必须先检查炉村、筑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2对所用工具进行预热。4.3检查水冷系统和液压系统管路是否有滴漏现象。4。4检查各个部位仪表和显示是否正常,检查连锁保护装置是否正常。4。5检查熔炼用炉料是否清理和准备完好。4.6分析熔炼用各种金属材料的五大元素含量,计算熔炼配方.S:〈0。4。7开炉前,注意设备润滑部分,定期加注润滑油。5生产操作5。1开炉时,如果冷炉或熔炼过程中炉内没留铁水时,必须先加入启熔块大块炉料。5.2启熔块化学成分必须清楚,其重量为450~500kg。5。3若无启熔块时,用成分相近的大块炉料代替。5.4若启熔块和大块铁料的尺寸较小,可将其靠近炉壁放置,并用小块料填塞较大缝隙。5.5炉料必须尽量保持干燥,严禁加入潮湿炉料和多锈炉料。5.6炉料中严禁混入易爆杂物,炉料不得粘附油质。5。7正常启动顺序:启动炉体循环水冷却系统—→启动电源封闭循环水冷却系统—→炉料加入—→炉子送电-→熔炼作业.5.8新筑炉体作业顺序:启动炉体循环水冷却系统-→启动电源封闭循环水冷却系统—→炉料加入—→炉子送电—→烘炉—→熔炼作业5。9浇铸前,必须按计算好的熔炼配方配料,测定铁水温度,并定期进行铁水取样.5.10炉料加入顺序为:新生铁、回炉铁、锰铁、磷铁、硅铁。5.11在熔炼过程中,如发现炉口有凝结密封现象时,及时倾斜炉子使凝结部分的炉料熔化。5。12随时检查冷却水压表。5。13正确操作炉子液压翻转系统,铁水浇包摆正位置,非操作人员退离现场,准备出铁。5。14出铁时,一般情况下,炉内必须留500~600kg铁水,以保下一炉熔化速度。5。15停炉后,感应器必须继续通冷却水48小时以上,直到坩埚内表面温度降至200℃左右。5。16新炉熔炼时必须保持2/3铁水。6注意事项6。1在熔炼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冷却水管的水温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相应于水温高那部分线圈已经阻塞或其附近炉衬变薄,停炉后必须及时处理。6.2冷却水管必须定期清洗,以免堵塞.6.3液压油必须定期检查过滤,工作时油温不得超过65℃.6。4新筑坩埚出第一炉铁水时。其熔炼操作必须按烘炉浇结规程进行。6。5在熔炼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坩埚的侵蚀情况和炉子的功率表。6。6在冬季停炉时,感应圈中不能留有水,冷却结束后,必须用压缩空气吹净。6.7在长期工作中,必须按机器保养和维护操作说明,保养设备。6。8炉温不得超过1450℃.7异常情况处理7。1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