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堰沟水库工程移民安置报告高堰沟水库复(扩)建工程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工程自检报告一、工程概况XX县区高堰沟水库位于XX市XX县区新九乡踏柞村,处金沙江一级小支流叭喇河上游——踏柞河中下游。距新九乡政府15公里,距红格镇22公里,距市区52公里,交通较为方便。二、基本情况1、集雨面积:大坝以上集雨面积31.55km,烂坝借水工程集雨面积28.35km,热水塘引水工程集雨面积6.67km,总控制集雨面积66.57km。2、大坝工程:坝顶高程1618.00m,坝长382m,宽7m,最大坝高50.6m。坝型是粘土斜心墙石渣坝,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616.58m,库容1260万m,设计正常蓄水位1615.20m,库容1160万m。3、溢洪道工程:溢洪道型式是曲线型实用堰。堰顶高度1615.20m,溢流堰过水宽40m,溢流水深1.32m,单宽泄洪量3.85m/s,设计13332222最大泄洪量79.6m/s,校核洪水位最大泄洪量154m/s。4、放水设施:小箐沟放水设施是卧管铁球,最大放水量1m/s,运行至今未发现异常。左岸放水设施也是卧管铁球,最大放水量0.1m/s。原漏水情况经过我所职工用高标号砼补堵后,现在已不漏水了。严家马店放水设施是竖井闭塔节制闸门。设计放水量2.6m/s,最大放水量3.3m/s。闸门从使用时就一直关不严实,存在漏水现象。第1页共6页三、蓄水情况:水库2007年蓄水至1614.91m,库容1110.89万m。2008年蓄水至1615.17m,库容1134.75万m。2009年蓄水至1612.27m,库容903.09万m。2010年蓄水至1610.27m,库容763.54万m。2011年蓄水至1607.50m,库容615.55万m。四、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搬迁安置情况经核实,高堰沟水库复(扩)建工程建设征地涉及3个乡(镇)6个村14个合作社。建设征地总面积586.31亩,其中耕地331亩,林地71.71亩,水域39.46亩,农村居民点45.11亩,交通用地8.46亩,未利用地90.56亩;水库淹没房屋面积:砖混144.3m,砖木57m,土木20473m,其他5228.74m;征地涉及经济林木7431株。搬迁安臵移民人口共114户513人(其中合法新增人口222223333333333336人)。移民搬迁采取插花安臵方式,通过进入移民安臵点划拨土地或购买其他农户房屋附带承包土地或直接用现金购买土地等三中方式取得土地的使用权。经调查由各移民自行申报的在现居住地拥有土地总额328.7亩(其中地278.15亩,田50.55亩)。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有116人。六、移民搬迁安置实施及项目完成情况(一)搬迁安臵高堰沟水库复(扩)建工程移民搬迁安臵人口513人,其中:直迁人口466人,扩迁人口47人。通过实施,高堰沟水库复(扩)建工程建设征地114户513人,其中:直迁人口105户466人,扩迁人口9户47人。截至2006年6月,需搬迁安臵的的直迁人口105户466人,第2页共6页扩迁人口9户47人已全部搬离库区,占直迁、扩迁人口的100%(二)移民搬迁安臵的后扶持政策移民搬迁后普遍反映原有土地补偿和安臵补偿标准低,价值当地物价上涨等原因,部分群众反映生活困难。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移民工作组,派工作组多册深入到移民中调查了解情况,针对移民反映的问题,县政府16届39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1、规范土地补偿和安臵补偿标准和金额。以移民的二轮承包土地496.40亩计算(注:包括二轮延包土地和自留3地及宅基地面积共计496.40亩,实际XX市水库勘测设计院测量的红线以下面积为270.33亩),执行国务字[1991]74号令第六条和川国土函[2003]380号文件规定,按XX县区2001—2003年土地产值1020元/亩标准,以12倍计算补偿金额,扣除边府发[2003]39号文件已补偿的土地和安臵补偿费人均5000.00元(实际只扣4725元。对二轮延包后至2006年6月30日前正常合法新增人员的安臵费5000元只扣275元),经研究县财政还拿出了4,376,074.00元用于移民的土地补偿和安臵补偿费提高后标准后的补差。具体的实施按照盐边府办发[2008]75号文件执行。2、针对移民的就业问题。由县劳动局牵头按每户组织1人,针对我县企业用工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介绍到县内企业打工。3、为解决移民土地不够耕种的问题。政府决定移民搬迁后在原居住地未淹没的土地继续允许耕种,并完善规范相关土地承包手续。4、针对新九乡白塔山和红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