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亟需普及管理会计的应用在中国宣布加入WTO的同时也宣布了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最后期限——2006年12月当这个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之时我们也更加深刻体会到银行业竞争的激烈只有明确经营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在业务上不断创新提高经营效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伴随着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完成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也迫切需要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而会计改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全面运用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先进管理会计手段加强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在银行业的创新是银行业的必然选择一、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内涵(一)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首先是规划与决策会计“规划”就是事前选定目标并拟定出具体措施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决策”就是在日常业务经营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对未来是否采取某项行动或在几种备选的可行性方案中进行抉择的过程“规划与决策会计”是为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预测前景、参与决策和规划未来服务的它首先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和其他有关信息在调查研究和判断情况的基础上对银行在计划期间的各项重要经济指标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对经营、投资等一次性的重要经济活动进行决策分析然后把预测和决策所确定的目标编制成一定期间的全面预算再把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形成各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只有事前做的合理规划和决策商业银行才能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国际借贷等业务中预防、分散或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是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控制”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实际发生的或尚未发生的经济活动施加影响使之能按原定的目标或预算进行的过程“业绩评价”是根据经济责任制的要求通过对各个责任单位履行经营责任的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确定其经济责任以便对各个责任单位的实绩和成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和考核的过程如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的业绩价值管理系统(PVMS)该系统主要由关键业绩指标、成本分摊、内部转移价格、贷款实际损失四大模块构成1.关键业绩指标--有效评估银行的资产、负债等各个产品的业务量盈利性和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贷款的质量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等等2.成本分摊--通过归集各部门的成本选择合适的分摊方法和分摊基数向产品、客户和机构分摊成本形成不同产品、客户和机构的投入产出业绩3.内部转移价格--在某一时间段(任意的一个时间长度)根据最近的利率水平和资金营运情况以及存贷款资金量综合来给出行内分产品的资金中间转移价格(FTP)给资金计价使机构内部的业绩考核得以实施4.贷款实际损失--计算贷款在一定周期内的损失率衡量贷款产品面临的风险情况首次将风险价值纳入成本范畴作为银行业在管理会计系统的有益探索虽然在开发尤其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还是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解决了银行经营管理方面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构建了分产品的核算体系为部门、机构的业绩生成奠定了基础;首次对部门业绩进行了量化使部门业绩考评成为可能;建立了成本分摊体系;设置了各级成本中心采用基数分摊法将费用成本分摊到部门和产品解决了部门、产品费用分摊的问题二、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一般程序因为管理会计是为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程序的每个步骤都要求管理会计采取相应的措施与之配合其情况如下(一)财务报表分析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概括与反映这些报表以规范的归类方法不仅向商业银行的股东、客户和金融监管当局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而且也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分析和衡量经营业绩、控制经营行为的依据(二)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和编制全面预算针对银行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一次性重大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的方法、技术帮助银行管理当局在若干备选方案中确定下来然后再通过编制全面预算的方法把预测和决策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用表格和数量形式反映出来(三)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根据各银行的具体情况和管理的要求首先在银行内部划分若干责任单位(亦称责任中心)然后再按责、权、利紧密结合的原则和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原理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并把全面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