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09年物流业发展情况及2010年展望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刘敏2009年是上海物流业发展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上海物流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按照《上海市现代物流“十一五”规划》和《上海贯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快整合物流资源,促进区域物流合作,构建物流服务体系,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提供有力的支撑。一、2009年上海物流业发展现状1.物流业呈现结构性调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从物流规模看,截止2009年11月,上海货物运输总量6.98亿吨,同比下降11.5%;航空发送量265.78万吨,同比下降5.6%;港口吞吐量5.34亿吨,同比下降1.0%;集装箱吞吐量2260.4万标准箱,同比下降12.3%。从物流企业看,传统物流服务影响大,现代物流服务影响小;物流服务功能单一的影响大,物流服务功能综合的影响小;国际物流影响大,国内物流影响小;重化工领域物流影响大,消费领域物流影响小。2.物流园区功能显著增强。从保税功能看,经国务院批准,西北综合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和浦东空港综合保税区先后设立,这标志上海海陆空港重点物流园区实现了保税物流功能全覆盖。从中转功能看,外高桥物流园区跨国配送和国际采购业务取得新突破,区内国际中转货值比重已达35%。浦东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机场第三跑道和西货运区建设,吸引UPS上海国际航空转运中心项目落地并建成启用;DHL开始建设亚洲最大的转运枢纽。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已建成陆上货运交易中心,开通了上海到全国80多个城市的回程专线,业务覆盖全国九大物流区域。从产业联动看,洋山保税港区已启动建设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物流中心,积极探索制造、贸易与物流联动发展。外高桥物流中心也基本形成了汽车、钟表、医药、酒类等十个行业的进出口基地和物流运营中心。3.物流市场主体日趋多元。目前,上海已有74家企业达到国家A级物流企业标准,其中4A级及以上41家,其中27家企业获“上海服务名牌”称号。从规模看,上汽集团加快整合国内外汽车物流资源,组建了综合性汽车物流公司,预计2012年业务收入可达百亿元。华谊天原物流与化工区物流公司强强联合,整合资源,培育具有百亿市值的专业化工物流企业。从行业看,宣传系统所属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按照国际出版业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已建成现代化物流中心,率先对发行和物流业务进行了整合和重组,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市场推广能力。从模式看,上海吉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外部网络平台,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客户提供订单管理和VMI备货服务,减少了三菱电梯公司的库存和运作成本。4.物流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从已建成项目看,外高桥粮食物流中心建成了拥有中转、加工、储存等一体化服务能力的物流设施,成为国内粮食物流布局的重要节点。从在建项目看,陆交中心作为中国物流资源交易中心第一阶段的建设重点,运行至今每天发布物流交易信息40多万条,有效交易运价12000条。百联现代物流运用物联网技术,推进托盘共用系统建设,试点后已节约5000块托盘,提高托盘利用率达6倍。从立项项目看,西郊农产品交易中心将立足贸易与物流联动发展,提高农产品流通能力。亿通国际拓展“大通关”平台功能,建设工商领域供应链外部协同公共服务平台,联通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5.物流业财税支持政策力度大。物流产业政策不断深化、细化。从税收政策看,已有58家物流企业享受了差额征收营业税的政策试点;99家物流企业在洋山保税港区进行了注册。从财政政策看,国家国债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引导资金,以及上海服务业引导资金、技术进步和信息化专项资金,聚焦重点支持物流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城市公交货运、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几十个项目,其中上海服务业引导资金总额的14%用于支持物流业发展。二、2009年上海推进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1.抓“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实。研究制定并出台了《上海贯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推动物流市场需求社会化、物流服务专业化,促进物流企业培育壮大、提升能级,推动物流重点领域发展,完善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