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涵工程监督检查要点(一)1.1桥涵地基处理工程3.1.1地基处理工艺试验及原材料质量。抽查工艺试验报告、试验记录(含施工日志、监理日记)、检测及试验单位资质证书、试验检验检测资料、工艺试验结果报告等;抽查材料台帐、出厂合格证明(或选料源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平行检验与见证检测报告,原材料的储存与堆放现场检查。(1)检查地基处理资料。地基处理应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夯、试桩,以确定施工参数及验证地基处理效果,“应由施工单位检测、监理单位见证、勘察设计单位确认”,“并应具有完整的试夯、试桩记录”。桥梁的地基及基础分部工程进行验收时,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参加。(2)检查施工单位资质。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及试验的单位,必须具备省(部)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说明:被“引号”引起的文字为重点或常见的问题(下同)。(3)检查新技术等设计要求。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明确其质量检验方法、项目、频次及工艺试验要求,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4)抽查原材料的储存与堆放。桥涵地基处理使用的材料,不同批次和检验状态的材料分开存放,标识规范、清楚;存放场地应硬化,周边应有排水设施;水泥、石灰应有棚盖、支垫措施。(5)原材料出厂质量证明资料(或选料源检验报告)齐全。1.2换填地基处理施工。抽查设计文件、检验批资料、压实试验报告、施工记录(含施工日志、监理日记),换填现场检查。(1)抽查设计文件。设计应明确:地质勘察情况;换填底面处地基承载力特征;换填范围、换填厚度、换填材料、换填的填料比例;填筑压实工艺(含参数及检测项目、方法);填筑压实密度。(2)换填地基所用材料。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换填用砂应为中、粗砂,有机质和含泥量均不得大于5%;碎石粒径不得大于10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石灰质量应符合要求(桥涵验标:石灰等级不得小于Ⅲ级)。检验数量:砂和碎石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以连续进场数量每400m3为一批,不足400m3也按一批计;石灰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每200t为一批,不足200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批均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对砂、碎石进行筛分试验、含泥量和有机质含量试验,对石灰进行未消解残渣含量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3)换填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换填地基施工中填料比例应准确、搅拌均匀、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换填范围、厚度、换填材料及比例、填筑压实工艺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压实工艺还应符合施工技术方案;换填地基底部和顶部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5)压实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层每100m2检查不少于5处;监理单位见证检测每层检查不少于1处。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湿度密度仪、注水法或灌砂法检测;监理单位见证检测。(6)日常监督检查时,随机抽取样品送现场试验室进行检验,并派专人旁站,且在试验报告上签字;按照监督检测计划,委托监督总站公布的检测机构实施有针对性的检测。1.3重锤夯实处理施工。抽查设计文件、检验批资料、夯实密实度试验报告、施工记录(含施工日志、监理日记),重锤夯实施工现场检查。(1)设计应明确:地质勘察情况;重锤夯实处理范围;重锤夯实工艺(含参数及检测项目、方法);夯实地基密实度。(2)重锤夯实处理范围、地基密实度、重锤夯实工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重锤夯实最终总下沉量应大于试夯时总下沉量的90%;重锤夯实允许偏差为:顶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0mm,夯点间距允许偏差±0.1d(d为夯锤直径,单位为mm)。(3)重锤夯实工艺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1.4强夯处理施工。抽查设计文件、检验批资料、试验检测报告、施工记录(含施工日志、监理日记),强夯施工现场检查。(1)设计应明确:地质勘察情况;强夯处理范围等。(2)强夯处理范围和夯击点布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强夯工艺、夯击点位置(客桥暂标:4.4.2)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强夯施工允许偏差为:顶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0mm,夯点间距允许偏差±500mm。(3)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