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奇才眼里的期货投资——杰克·斯瓦格访谈录杰克·斯瓦格是环球基金分析公司董事会成员及高级顾问,该公司是一家基金研究和咨询公司,总部位于伦敦。此外,他还担任复合基金公司下属机构市场大师基金的顾问。此前,他曾经任职于华尔街一些著名公司,从事了长达22年之久的期货研究,还曾为一家商品交易咨询公司担任过10年的副总裁。也许人们更多的是从他的畅销书《市场奇才》(1989年),以及另外一本同样受欢迎的《新市场奇才》(1992)了解到斯瓦格的。2001年年初,他推出了第三本系列丛书《股票市场奇才》。斯瓦格于1984年出版了第一本书《期货市场大全》,被业内视为经典参考书之一。10年之后,他在这本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形成三本系列丛书,统称《斯瓦格论期货》:《基本面分析》(1995)、《技术分析》(1996)、《合理交易:秘密与真相》(1996)。1999年他又写了《技术分析初步》一书,在业内同样产生了极大影响。采访人:斯瓦格先生,您在漫长的期货生涯中,曾经接触过一些最杰出的投资者,能否告诉我们,他们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斯瓦格:因素确实很多,我仅列举一些要点。首先就是遵守原则,这是所有成功人士最突出的特征,很难想象他们不遵守原则,会有什么后果。其次,不管从哪种角度讲,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都相当重要。多数投资者承认,资金管理远较投资理论更重要。另外需要重视的是,成功投资者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的投资之道。我发现,投资者运用的方法恰好反映了他的个性或者本质。例如,保罗·都德选在交易期间和我见了一面,在这一过程中,办公室内电话铃声不断,人们抱着资料进进出出,他一边观察屋内的信息监测系统,一边冲着通往各个交易场内的直通电话大声下着指令,现场喧闹不堪。但是他在这种气氛中十分投入,他喜欢这种交易方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一些投资者喜欢严谨分析,安静地进行交易。我能够想起的极典型的例子是吉尔·布莱克,他在选择基金的时候,花数周时间泡在图书馆里,查找缩影胶片,研究共同基金的价格模式。他甚至用不着电脑,躲在家里交易,不与外界交流。这是另外一个极端,这种方法对他这样的投资者很适用。多数投资者知晓交易原则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懂得采取适合个性交易方法的重要意义。还有一点也十分重要,那就是要有自信心。这有点儿类似鸡和鸡蛋的问题,那些杰出的投资者因为成功而自信呢,还是因为自信而成功?这个问题很难准确回答。但是可以这样讲,如果让我来发现未来可能成功的投资者,尤其是处在目前基金经理人的位置,那么,我当然不能不考虑自信心。不过,对于某些人来讲的自信心也许对于另外一些人则是骄傲自大,二者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另外一项重要的因素。听听那些优秀投资者对期货交易的看法吧——有些投资者这样比喻交易,“交易就像三维棋赛”、“交易就像是1000条智力游戏,总有些人在不断地解决和添加一些测试题”……一位投资者拍拍他的图表集说,“交易好比探宝,它们潜藏在这里,我的工作就是寻找宝藏。”他们视交易近似于游戏,你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对于他们来说,交易更像游戏,而不仅仅是工作。投资同时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许多人常常感到市场诱惑力极大,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条通往财富的便捷之路。但实际上,那些成功的投资者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有时,他们长年累月地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日,即使在休假的时候,他们的心仍然在市场上,他们涉足期货市场,并非因为交易是赚钱的便捷之道。那些真正成功的投资者,工作非常努力,非常投入,常常达到忘我痴迷的状态。当然还需要灵活变通。优秀的投资者绝对不会抱着头寸死守不放,他们绝不幻想市场将会重新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他们十分果断。如果认为自己犯了错误,他们会马上出局,甚至反向操作,如果他们认为这才是明智之举的时候。最好的例子可能要算斯坦利·德拉克米勒,他在1987年10月16日(周五)的美国股市上犯了一个大错,由空翻多。周末,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星期一早晨,市场低开,他不仅平掉了新建的多头头寸,而且还反手做空。这是投资者灵活变通能力的经典范例。采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