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在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践张南峰在厦门岛南半部山前洼地,特别是山前洼地的边缘地带进行工程建设时,往往会遇到一幢建筑物的基础下,同时存在承载力高、变形性小的坡残积土与承载力低、变形性较大的极松砂层的极不均匀地基情况,给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造成很大的麻烦。本文通过总结在厦门一中职工宿舍工程中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这一类地基的成功实践,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工程概况:厦门一中已建的职工宿舍楼座落在学校的东南角,育青路的北侧。该宿舍楼工程共有C、D、E、F幢楼。C、D幢布置在场地的北边,E、F幢布置在场地的南边。面临育青路,四幢楼均为8层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总建筑面积9237m2。拟建场地岩土条件:已建场地处在花岗岩剥蚀残丘坡脚与丘间洼地两个微地貌单元上。地形由北向南西方向倾斜。在洼地中有小溪沟、溪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后经回填整平,可作为本工程场地。该场地上部为第四系土层所覆盖,下为伏燕山期粗粒花岗岩体,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层有以下五种类型:杂填土层、冲洪积泥质中粗砂层、坡洪积砂质粘土层、残积砂质粘性土层、粗粒花岗岩强风化层。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由于本工程四幢宿舍楼均为8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桩荷载较大,杂填土层(厚度0.4~1.7m)不宜作为基础天然地基持力层,而泥质中粗砂层(厚度0~4m)属中高压缩性土,其承载力标准值仅100KPa,也不是建筑物基础理想的天然地基持力层。除这两层外,其它各土层可作为基础(天然地基或桩基)持力层。1、C、D幢宿舍楼该两幢宿舍楼部位因没有泥质中粗砂层,杂填土层厚度又不大,可以全部挖除。因此该两幢建筑物可直接采用以砂质粘土层为基础持力层的天然地基,不必进行地基处理。2、E幢宿舍楼该楼部位土层比较复杂,杂填土层下为2~4m厚的泥质中粗砂层。对该幢地基基础处理基本上有三种方案可选择:一是采用片筏基础,基础落在泥质中粗砂层上,但泥质中粗砂层厚度不一,相差2m,该层又属中高压缩性土,会产生均匀沉降,建筑物将会出现倾斜现象,故不可取。二是采用独立墩基础,该方案是将泥质中粗砂层挖除掉,然后用C15抛石砼墩基作为基础。考虑到泥质中粗砂层透水性好,且地下水位高于砂层,基础施工时,可能产生涌水,流沙等不良现象,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开挖时须采取一些可靠的措施,而采取措施工程费用又要增加,故该方案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来看,是大不可取。三是采用桩基础。该方案施工上既安全又可保证质量,但采用何种桩型,还得选择,下面再述。3、F幢宿舍楼该幢楼地基土就更复杂。F幢靠东部(约建筑物长的1/3)其土层同C、D幢;而西部(约建筑物长的2/3)其土层又同E幢,但泥质中粗砂层厚度变化更大,从0~m米厚,故只能用桩基来进行加固处理。4、E、F幢宿舍楼桩型的选择沉管(包括振动或打入式)灌注桩是加固软弱地基常用桩型之一。但沉管灌注桩噪音较大,而场地四周密布教委、电业局、检察院及卫校等单位宿舍群,毗邻振万教学楼,必将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再加上本场地分布着一定厚度的硬塑沙质粘土层(标贯击数在40左右)将增加桩身贯入的难度,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还有一种桩型是用深层水泥搅拌来加固本场地中的泥质中粗砂层。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土技术具有以下独特优点:①由于将固化剂和原地基软土就地搅拌混合,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土,减少外运土方的工程量,降低了工程成本。②搅拌时不会使地基侧土挤出,所以对周围原有建筑物的影响很小。③按照不同地基土的性质及工程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固化剂及其配方,设计比较灵活。C、D、E、F幢从62m2/套~135m2/套共计五种户型,可以根据上部结构的需要,灵活地采用桩状、壁状,格栅状和块状等加固型式。④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对在密集住宅建筑群周围进行施工,其优点尤为突出。⑤土体加固后宽度基本不变,对软弱下卧层不致产生附加沉降。⑥与钢筋砼桩基相比,节省了大量的钢材,并降低了造价。综上所述,不管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比较,以及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用深层水泥搅拌桩来加固本场地的泥质中粗砂层有它独到的优越性。设计单位采纳了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