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空巢老人养老及社会工作介入—以衡东县杨梓坪村为例摘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大多面临着生活无人照料、经济收入低、疾病困扰和精神寂寞等养老困境,社会工作的介入迫在眉睫,而部分农村社区仍然缺乏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急需社会工作介入,实现农村社会工作的普及化和专业化;构建社会网络,发展互助模式;发挥社会工作机构的作用;促进村委会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协作。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社会工作Abstract:Mostoftheempty-nestersinruralareasarefacingtheplightofnoonetotakecareoftheirlives,lowincome,illnessandspiritualloneliness,andtheinterventionofsocialworkisimminent,whilesomeruralcommunitiesstilllackeffectivesocialworkandprofessionalsocialworkers.Inthecontextofruralrevitalization,socialworkinterventionisurgentlyneededtorealizethepopularizationandspecializationofruralsocialwork,tobuildsocialnetworks,todevelopmutualaidmode,toplaytheroleofsocialworkinstitutions,andtopromotethecooperationbetweenvillagecommitteesandsocialworkinstitutions.Keywords:Ruralempty-nesters;Pensiondilemma;Socialwork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我国养老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空巢老人指的是60及60岁以上没有子女照顾、独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1]农村空巢老人作为农村社会的弱势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困境,如何营造农村空巢老人适宜的养老环境,使其安享晚年,是当下面临的严峻社会现实问题,亟待加以解决。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在改变空巢老人传统养老观念、促进农村新的养老模式形成的同时,实现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普及化,构建社会网络,发展互助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机构的作用,促进村委会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协作,从而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提升社会整体的生活幸福感。一、杨梓坪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一)杨梓坪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杨梓坪村为衡阳市人口最多的一个村,由原先的三个村合并而成,有8000多人口。据统计,全村空巢老人家庭大约有100多户。这些空巢老人家庭中有近4/5都是子女婚后在城市买房,没有住在一起,或者子女在外务工,留下老人独自居住家中;1/5的空巢老人是因为没有生育子女,或者没有伴侣,独自生活。绝大多数空巢老人家庭处于没有退休养老金,经济收入低,子女经济和赡养压力大的情况,少部分是儿女可以承担,老人眷恋家乡的老房子,不想与其居住在城市。(二)杨梓坪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1.经济支持及生活环境方面在经济方面,大部分空巢老人没有退休金,主要依靠政府补助、耕作劳动或接受子女的经济帮助来维持基本生活。没有子女,年老体能衰退,身体有疾病的老人,丧失劳动能力后经济来源则更加有限。周爷爷和杨奶奶是一对年近九十的老夫妇,无儿无女,仅靠政府每月发的几百元生活,很是拮据。身体有病痛时,都是能忍则忍,一是行动不便去医院很为难,二是怕去医院要花很多钱。房子更是年久失修,很多木质结构和电线设施已经老化,其他空巢老人的住房环境也大多如此。2.生活照料方面受访者中82.6%的空巢老人表示需要生活照料服务,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最担心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时无人照料。在探访的老人中,有子女的多是与老人通过电话联系,在老家工作的非常少,一年中与老人难得见上几面;少数条件较好的则是请保姆或小时工在家照料老人;而没有子女的空巢老人往往是伴侣之间相互照顾,没有伴侣的则只能自我照顾。3.精神慰藉方面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多在外打工,一年中探望次数极少,一般春节才会回来。长时间与家人分开的情况下,老人难免产生孤独感,且子女工作忙碌,很少与父母联系,老人一方面思念儿女,一方面又怕打扰到儿女的工作,便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远离父母在外的儿女难以了解到老人心中的想法,不能及时排解。农村的娱乐设施不足也难以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对于探访中的老人,他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主要是在家中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