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黔西南州考察山地旅游情况报告一、考察基本情况考察组先后考察了XX县区三岔河乡村旅游、国际露营基地、多彩忆境民俗酒店、双乳峰景区、土布特色小镇,XX县区二十四道拐景区,XX县区万峰林国际会议中心、万峰林景区、马岭河峡谷湿地公园、马岭河峡谷景区、兴义体育中心、华大西南高效渔业养殖示范中心、民宿客栈、贵州醇工业旅游景区等,详细了解了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的规划建设、业态布局、运营管理及运作模式。期间,举行了"南北金州强强联合"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与黔西南州政府就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合作、市场营销、环境营造、合作机制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向黔西南州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企业商会和旅行社代表等与会人员介绍了安康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推介了重点旅游产品。二、黔西南州旅游工作现状、做法经验及启示黔西南州位于XX省西南部,地处珠江上游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被誉为"中国喀斯特心脏".全州国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辖8个县(市),人口349万,有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47%.现有a级景区4个(其中4a级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以下风景区50余个。2016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29.14亿元,同比增长1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3.83亿元,同比增长8.0%;旅游接待2866.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6.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61.4%.近五年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5.1%.(一)领导引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破难。敢想敢为,强化顶层设计。州委、州政府坚持以山地旅游带一产、促二产、强三产,确立了山地旅游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引领地位,并致力于将黔西南州建设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永久会址,将产业发展定位上升到国际品牌,占领了国内山地旅游产业发展制高点。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适应旅游发展新趋势,将州旅游局改组为州旅游发第1页共36页展委员会,挂州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牌子,加强了对州直各部门涉旅职能的协调能力,增强了景区管理职能。率先组建了全国首支山地旅游警察队伍,保障范围覆盖州、县(市)两级和全州3个4a旅游景区、109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并在万峰林景区创新设立了山地旅游法庭。(二)精心组织办好节会,峰会搭台文旅唱戏。一是对标国际水准。举全州之力承办好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坚持按国际化标准策划活动赛事、搞好后勤保障、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抓好宣传造势。首届大会设25项活动,嘉宾1360名,其中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学者、使节、代表147人出席开幕式。二是不断提升办会质量。第二届大会设69项活动,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3700余名。州委书记、州长亲任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州人大主任任执行组长。下设指挥部和9个工作组,各县区均成立相应工作组。指挥部先后召开26次专题会,多次组织调研和督查指导,把大会办成了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远的盛会,广受各界好评。XX省委书记陈敏尔赞誉"这次大会真正达到了国际水平".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题诗《全域旅游好》:"山峦起伏情万丈,花海林间茶一杯。全域旅游人浪涌,夜郎国里尽朝晖。".三是借势扩大影响。以办会为契机,筹建了"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国际组织、XX省山地户外运动管理中心,构筑山地旅游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吸引多项国际级和国家级专业峰会在黔西南州举办。并成功创建为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起到了通过大会和特色节会全面地宣传、推介黔西南,有效提升城市旅游品牌知名度的良好成效。四是办好特色节会。连续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万峰林国际徒步大会、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等知名赛事及国际国内各界峰会,以活动聚集人气;坚持举办顶效"查白歌节"、望谟布依族文化节、贞丰布依族风情节、兴仁苗族风情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成功打造"八音坐唱"、"盛世苗家"、"阿妹戚托"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三)尊重自然深挖资源,谨慎开发打造精品。一是高点规划。围绕山地旅游开发和定位,聘请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规划机构,如王志纲工作室,编制黔西南州《旅游总体规划》、第2页共36页《山地旅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