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形势下建筑企业的现状及应对策略2010秋2班李辉福[摘要]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主要的两大风险是通胀和房地产泡沫,社会面临的通涨压力很大,各种原材料、生活要素、劳动力工资都在涨价,建筑企业面临的竞争状况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了挤压,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当前通胀的策略,成为建筑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关注问题。[关键词]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应对策略一、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各种迹象表明,2011年应对通胀将是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CPI指数上涨压力已经凸显,而且这种通胀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对通胀,国家一直在采取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等措施治理通胀。央行日前决定,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次上调。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两次加息,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密集的货币政策调控也显示中央政府控制通胀的决心。(一)CPI数据彰显通胀压力谈起物价上涨人人都有切身体会,几乎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涨”声一片。当前社会面临的通涨压力很大,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5.383%。各种原材料、生活要素、劳动力工资都在涨价,企业面临的竞争状况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了挤压,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二)商品房价格大幅上涨CPI数据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价上涨,但并不能全面反映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上升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以年轻人为例,如果价格水平上涨,那么坏影响顶多就是少一些高档消费,可比这些更让人揪心的是像火箭一样蹿升的房价。有多少城市青年拼命工作,却只能望房兴叹,眼睁睁看着收入缩水。如今住房支出已成为人们消费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我国对CPI的统计系统中居住类价格只包括建房和装修材料价格、房租价格、房贷利率和物业费变动等内容,排除了商品房销售价格。有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商品房支出属于投资支出,不应列入消费价格指数统计中去。可是对普通百姓而言,房屋价格和食品价格一样是人们必须面对的商品价格,是无法逃避的支出项目。所以,如果考虑商品房销售价格,我国的物价上涨程度实在要大于CPI的统计数据。二、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首先,通货膨胀具有非平衡性。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集中于食品价格特别是禽蛋、食用油等,但是非食品价格涨幅极其有限,有些项目甚至出现了下降。其次,住房、土地价格持续走高。尽管国家一直在进行楼市调控,但是各地房价一直在持续上涨。由于我国在计算CPI时没有将住房计入,因此房价上涨没有在CPI指数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房价的持续上涨已经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再次,由于物价水平的上涨导致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降低,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人民币对内贬值,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出现升值。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但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剖析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明显、全面通货膨胀的爆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一)流动性过剩是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凯恩斯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货币的流动性一般会越来越慢。因而,凯恩斯主义者总是认为总需求不足,需要增发货币,搞扩张政策。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有需求拉动的通胀、成本推进的通胀、结构性通胀几种解释。这些诠释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通胀原因,但归根结底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流动性过剩是其根本原因。通货膨胀最终要落实到价格之上,而价格就是商品和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示,所以通货膨胀终究是一种货币现象。“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冷却中国经济这盆热汤就必须抽去泛滥的货币供应这釜底之薪。要有效抽“薪”就必须清楚“薪”从何而来。现实经济中货币供应的源头是中央银行,央行正在不遗余力地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货币,但央行收都收不过来。流动性来自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