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处理岗位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中药材前处理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本岗位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药品质量。2。范围:适用于中药材前处理岗位.3。责任:岗位操作人员、班组长、QA、工艺员、车间主任对此操作规程的实施负责。4.内容:4。1生产前检查及准备:4。1.1操作人员按照“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规程”、“人员更衣的操作规程”穿好一般生产区工作服,进入生产操作间。4。1。2生产开始前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上批遗留的产品、文件及与本批产品生产无关的物料.设备、工器具处于已清洁及待用状态,有清洁、清场合格证.4.1。3确认岗位操作文件是否齐全,有空白生产操作记录。4。1.4核对待炮制药材名称、编号应准确。4。2拣选操作:4.2.1开启除尘装置,从前室领取原药材,倒于拣选台上,一次倾到药材时不能太多,用手将原药材中的非药用部位及杂质挑除。4.2。2拣选时要认真、仔细的把混入原药材中的杂质,如草枝、泥块、砂石霉变等除去,并根据不同品种,把非药用部分等除去.4.2。3药材拣选必须在工作台上操作,严禁药材直接接触地面。4。2。4将拣选后的净药材放入洁净的编织袋中,称量并附标签.4。2。5填写生产记录,记录清楚净药材量和杂质量。4。2。6每个品种拣选完毕,清理拣选台后,再拣选下个品种。4。2。7若同时拣选两个或二个以上品种时,拣选台上要有有效物理隔离。4.2。8操作结束后,关闭除尘装置。4.3筛选操作:4。3.1按各品种工艺要求,从前室领取待筛选的原药材,通过手工或电动筛选,除去药材中的细小杂质。4。3。2将筛选后的净药材放入洁净的编织袋中,称量并附标签。4.4切制操作:4.4.1根据工艺要求,将须切制的原药材拣选后,通过切药机将较长或较大的药材切制成适宜长度或大小,使其符合该品种实际工艺要求。4.4。2切制操作在中药前处理工段的切药间内进行。使用设备为剁刀式切药机。4。4.3开启除尘装置,把待切的药材移至切药间,在切药机出口放好装料容器,点动试机,设备应无阻卡现象,开启切药机,根据工艺要求调节切药档位.4。4.4将药材放在履带上,由传动履带自然送入切药口,操作过程中需保持加药均匀,不宜过多过快,更不得用手将药材推挤入切药口,切好的药材饮片及时装入编织袋中,称量并附标识。4。4。5设备具体操作执行“剁刀式切药机使用维护操作规程".4。4.6切制过程中严禁药材直接接触地面。4.4.7不同品种的药材不得同时进行切制,更换品种前应对设备及场地进行清洁防止混料.4.4.8操作结束后,关闭除尘装置,清场。4.5洗药操作:4。5.1对直接入药的药材除经过拣选、筛选后,倒入洗药池中,再用流动水进行清洗,以进一步除去药材表面的杂质,进一步净化药材.4。5。2清洗用水为饮用水。4。5.3清洗操作在中药前处理工段洗药间内进行.使用工具有洗药漏勺,洗药筛,塑料刷等。生产前应对相应的工器具进行清洁。4.5.4将挑选后的药材放入清洗筐中用流动水清洗,该步骤操作要迅速,以防止成分流失,用叉不断翻搅药材,洗至肉眼观察药材见本色、水清,洗净后的药材应放置至无水流出为止.4。5。5同品种药材洗完后,用水冲洗药池内至无上品种遗留物及污物,再进行下个品种清洗。4.5。6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药材,不同的中药材不得在同一洗药(框)池内洗涤。4。5。7洗涤后的药材应及时干燥.4。6干燥操作:4.6.1对清洗过的药材、水分较大的药材和灭菌后的药材细粉用烘箱烘干,以便于储存或粉碎.4.6.2烘干操作在中药前处理工段烘干间内进行。使用设备为:热风循环烘箱4。6.3打开烘箱,把托盘和托架拉出烘箱,把洗涤后沥干水的药材放到不锈钢盘内,厚度适中,再把托架推入烘箱。4.6.4开启烘箱,按工艺规定设置干燥温度,进行烘干.4。6。5烘箱具体操作执行“热风循环烘箱使用维护操作规程”,在烘干过程中定时翻搅盘内的药材,使其干燥均匀。4。6。6干燥结束,开门降温,40℃时拉出托架,将烘干的药材装于带塑料袋的编织袋内,称量并附标识。4。7粉碎操作:4。7.1开启除尘,将待粉碎的净药材领入粉碎间,检查粉碎机组为已清洁及待用状态。4.7。2操作人员戴好口罩和洁净手套,检查收集布袋是否清洁,有无漏洞,然后将收集布袋上端套在出料口用绳扎紧,下端挽结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