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支付的安全问题:技术安全保障、管理制度的安全性、法律社会保障的安全性(二)买卖的支付过程:1、首先是存在买卖的交易2、其次是有商品转移的债权债务关系形成3、然后是支付的清偿4、最后才是交易过程的完成熟悉:(一)预付费的网上支付的交易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1、此种支付方式只能采用由商家发行的能用于其网上支付的数字形态的电子货币。2、消费者网上支付的信息对商家不存在保密。3、这种方式存在的前提是消费者必须对商家充分信任。4、使用社会认可的通行的银行其它电子类支付方式存在账户划转的障碍和失去资金信息的风险。5、此种支付方式存在发行预付卡政策和法律的制度风险,是否有吸纳资金的金融风险,经营方式上是否合法,这一切都值得研究和探讨。(二)网上交易线上支付的发展阶段模式多元化发展的原因1、由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多样性使支付方式选择具有市场化的需求所决定2、由银行与商家的不同合作方式被支付方式多样化形式所决定3、由债务关系结算手续涉及到银行间账户划转的多结算程序所决定(三)在线支付的问题1、资金流动的效率问题;2、网上购物信用度的建立问题;3、商家要有新的营销策略和方法;(四)市场行为:参与主体在市场环境中所采用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方式。1、买卖交易行为2、借贷金融行为3、捐赠公益行为4、国家财政资金分配行为(五)参与主体的不同支付活动的特点也不同:1、购买型的消费支付方式2、销售型的商业支付方式3、借贷型的信用支付方式4、银行间资金拆借和结算的支付方式(六)货币等值物的支付方式1、具有债务的价值等价性2、具有当事双方的认同性3、具有法律规定的合法性(七)我国支付工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中国银行卡数量的广泛使用主要是借记卡,信用卡的数量和推广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障碍,社会接受信用卡的认可度低。2、刷卡消费还未形成社会的时尚,中国的消费结构中仍然以现金消费为主流趋势。3、靠社会信用发行的各企业的商业票据量极小,使用环节多,极不方便。4、中国社会还处在诚信社会建立的初期阶段。(八)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商行推出新支付工具原动力:1、债务清偿以货币的支付方式结算。2、债权人认同的债务清偿方式。3、信用的发展演变成借贷转移的支付方式出现(九)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作用干预支付市场,避免市场失效(市场的自身调节功能)维护支付市场,防止市场垄断参与支付市场,提供支付服务(十)电子支付系统概述(1)电子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而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是通过现金的流转、票据的转让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的流转来完成款项支付。(2)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即因特网)之中;而传统支付则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作。(3)电子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网络和通信手段,而传统支付使用的则是传统的通讯媒介。(4)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十一)净额结算系统的风险控制原则:首先,任何一个轧差系统都需要有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环境。其次,参加延迟的净额结算系统的机构应该对他们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有明确的认识。第三,要求轧差系统一定要对如何限制及管理信贷的流动性风险的方法做出明确的定义。第四,在多边轧差系统中,对多边轧差者的双边信用评估对风险控制特别重要。第五,要强调参与方成员的条件。最后,Lamfalussy标准强调了运行的可靠性。重点:(一)虚拟市场的问题和特点1、不谋面的交易方式必然导致交易双方信用缺失的特点是电子商务问题产生的根源。2、信息传递流程的多环节使数字化信息载体呈现多变化特点是交易过程安全的主要原因。3、随着交易过程环节的进行交易主体的责权地位发生转移使交易过程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的特点是交易者权益难以得到维护的根本原因。4、无地域限制的交易和购买信息的全球传递与商品配送区域性低效性特点又是虚拟市场交易模式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主要(二)信用信用的基本概念;信用的产生是由经济活动中所建立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这种关系的稳固发展和牢固形成,才进一步发展形成相互的一种信用。信用是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的一种承诺,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