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讲义【大纲要求】(一)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二)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条件。(三)掌握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四)掌握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五)熟悉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最近三年本章考试统计】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合计2007年1分2分---3分2006年------2005年1分2分1分--4分【考试内容】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其中,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不含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则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一)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风险、时间和金额这三方面只要有一项不同,就具有商业实质。(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其中,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是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税后未来现金流量,根据企业自身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特定风险的评价,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如甲企业以一项专利权换入乙企业拥有的对丙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如交换后甲企业对丙企业达到了控制状态,乙企业解决了一项核心技术,则专利权和长期股权投资对甲、乙企业来说,特定风险(报酬)的评价是不一样的。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在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2、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3、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处理:(l)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根据本书"第十三章收入"相关内容的规定,按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2)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3)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例8—1】甲公司以其使用中的账面价值为850000元(原价为1000000元,累计折旧为15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的一台设备换入乙公司生产的一批钢材,钢材的账面价值为800000元。甲公司换入钢材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产品,乙公司换入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0000元,钢材的公允价值为1000000元。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l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假定甲、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交易价格公允,交易过程除增值税以外不考虑其他税费,且乙公司因换入设备而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