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据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4个,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为合作社的10个。合作组织拥有成员1.5万人,带动农户2.3万户,人均增收300元。行业分布情况是:果品生产贮藏营销68个,能源沼气16个,畜牧养殖18个,花椒经销12个,农资供销11个,蔬菜5个,粮食种植9个,中药材3个,农产品加工2个。在全县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中,多数是季节性技术培训和临时性农产品代办为主的合作组织,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型组织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全县农民专业合作发展经济组织总体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组建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五种类型:1、党员带头兴办。农村基层共产党员围绕科技培训、信息咨询、果品代办等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如依仁油桃合作社由共产党员何福庆牵头兴办,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定植,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56人,股金3万元,二代日光温室90栋,社员人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2、支部+协会兴办。村党支部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化战略的需要,组建了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叶堡乡候滩村党支部创办了蔬菜协会,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多方筹集资金,新打机井1眼,铺设塑料管道2000余米,硬化水渠1500米,有效解决了灌溉难的问题。同时,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共举办了12期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参训人员达到了1300多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各乡村发展设施蔬菜种植,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3、科技能人牵头兴办。引导农村思想先进、知识面广、视野开阔、信息灵通、有一技之长的科技能人兴办的合作组织。县农机监理站职工蔡福喜先后从北京、河南、定西等科研所(室)引进天麻菌种进行杂交育种,通过多年的实践及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天麻的栽培方法、操作程序和管理技术,培育出了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质天麻,在县科技局的指导下进行了示范推广,2006年发起成立了秦安县天麻栽培协会,协会现有会员31人,会员由起初我县兴国、西川、王尹等乡镇的天麻栽培户扩展到现在的秦州区、麦积区等地,天麻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5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1500平方米,会员年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4、涉农部门指导兴办。涉农部门充分发挥在资产、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领办合作组织。农业局先后指导成立了秦安县农村能源沼气协会、五营农机协会、农兴果业合作社。果业局指导成立了秦安县果农协会,工商局指导成立了果品经纪人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充分利用了部门资源优势,发挥了一定的服务“三农”作用。5、基层供销社牵头兴办。县供销联社按照“企业改制、市场运作、政府支持、部门主管”的原则,在原乡镇供销社、代销点的基础上成立的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提供农资供应。如郑川供销社职工蔡应生利用场地、人员等优势成立的娲乡果品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化肥、农药等农资服务,年均销售社员的苹果、桃2000多吨,解决了当地果农卖难的问题。二、近年来取得的成效1、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开展信息和购销服务,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降低了农民生产的市场风险。统一组织生产、收购、销售,架起了农户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为加快我县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2、加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依托能人大户、流通市场建立的专业协会,如秦安县果品经纪人协会,有关乡村还成立了分会,他们在发动和组织农民参与市场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们的引导和带动下,广大农民群众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逐步增强,创市场、打品牌、搞经营的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农产品经销,成为农产品市场的主力军。3、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进程。通过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协调管理和组织服务功能,使科技推广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新的突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根据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规范农产品标准,成为农业标准化建设化建设和科技推广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