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学习目标1.关注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了解转基因生物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可能存在的隐患。2.了解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身份证等技术可能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人权所带来的冲击。3.了解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4.面对来自媒体和他人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不同观点,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辨析,初步形成客观的科学的评价能力。5.养成关注社会问题讨论的参与意识,形成质疑、求实的科学态度,并能以理性的、积极的态度关注问题的解决——通过科技手段的进步、社会规范的建立等途径“趋利避害”。学法点拨1.注重与其他专题的联系。本专题中,同学们需要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胚胎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对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进行反思和辨析。因此要积极利用原有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2.运用活动体验法。本专题安排了较多的讨论(如“论坛”和“热点问题讨论”)、调查或进展追踪等活动。同学们要积极参加活动,理性地看待生物技术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逐渐提高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3.利用多种媒体。关注和搜集有关生物技术发展的信息。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很多新成果不能及时出现在教科书中,同学们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关注和搜集有关的信息。巩固提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基础达标1.1982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了小鼠体内,得到了超级小鼠,此转基因技术的受体细胞是()。A.卵细胞B.去核卵细胞C.受精卵细胞D.乳腺上皮细胞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转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结果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而产生胰岛素,这说明不同种生物共用一套()。A.遗传信息B.遗传密码C.DNAD.RNA3.下列关于基因成果的概述,错误的是()。A.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用于诊断治疗疾病B.在农业上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C.在畜牧养殖业上培育出了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D.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对污染环境的净化4.生物工程技术可实现基因在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转移,甚至可将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培养出自然界没有的新类型。针对这项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丰富生物多样性B.自然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转基因作物一旦成功,就可成为商品,丰富人们的食物D.也可以破坏生物的多样性-5.1976年人类首次获得转基因生物.即将人的生长素抑制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里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A.能进行DNA复制B.能进行转录和翻译C.能合成生长素抑制因子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6.下列有关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病毒杂交,重组出对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C.可丰富生物的多样性D.转基因植物一定会破坏某区域生物的多样性7.将人的抗病毒干扰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中,可使烟草获得抗病毒的能力,形成转基因产品。试分析回答:(1)烟草转基因产品的获得属于()。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微生物工程D.酶工程(2)人的基因之所以能接到植物体中去,原因是:(3)烟草具有抗病毒能力,说明烟草体内产生.....——O.从进化的角(4)不同生物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有一套度看,这些生物具有O“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实际并不影响遗传信息(5)烟草DNA分子被的表达功能。这说明。目前已取得了许(6)该工程应用于实践,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多成就.请列举你所知道的或你所设想应用该工程的三个具体实例。(7)有人认为,转基因新产品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如果支持,请你举出一个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的实例。二、拓展创新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研究表明被转移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