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摘要:从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生产、仓储、运输、配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提供帮助。关键词:物联网;农产品;供应链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识码:a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第7年聚焦“三农”领域。进入21世纪,农产品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供应链的作用日益明显,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出现,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和完善、为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相关概念界定1.1供应链国家标准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对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1.2农产品供应链依据供应链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农产品供应链描述为:在农产品的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农产品生产者、中间商(包括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和消费者构成的网络结构。在国外农产品供应链被形象比喻为“种子—食品”,在我国通常称之为“田头—餐桌”。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大致分为两大类: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和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户经营的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的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超市为龙头,由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商、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和协作生产农户为主要参与者的农产品供应链。1.3物联网物联网这个概念是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实验室的ashton教授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的。物联网的定义并不统一,本文给出物联网的一般定义,即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2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还处在农产品比较初级的阶段,主要还是靠产销地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甚至是小商小贩完成最终的销售(如图1所示)。供应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供应链链条过长2011年,中央电视台“聚焦物流顽症”节目关注了蔬菜流通过程中存在的“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如圆椒卖到消费者手里是每斤3元到3.5元,蔬菜从地头到菜市场,经过经纪人、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蔬菜零售商四个环节,每斤圆椒从每斤1.2元到每斤1.6元,加价0.4元,而在最后一个环节,菜价陡然增高,到消费者菜篮子价格翻了一番。从上述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经过的环节多达4个,有的甚至更多。农产品的流通环节越多,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时间过长,并且每经过一个环节都会造成一定的费用。这样,过长的供应链链条使得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流通中的物流成本逐渐增加,进而影响到农产品最终在市场上的价格。2.2农产品供应链缺乏统一协作供应链强调的是一体化运作,链条上的各个主体,每个环节都是经济利益共同体,不能只从短期利益考虑而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信息不透明,缺乏沟通,欠缺整体性,这样建成的链条是极其松散的,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失去了获得多方共赢的机会。2.3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技术设备落后农产品供应链流通中,由于流通环节过多,导致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在储运环节多是在常温物流环境下进行,缺乏必要的冷链设备,使得农产品的损耗较大。据统计,我国生鲜农产品在储运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0%~30%,每年约有价值几百亿元的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遭受损失。2.4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