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安装胀接工艺有限公司年月锅炉安装胀接工艺1总则1.1是为了保证锅炉胀管的施工方法与要求的统一,以确保锅炉安装质量,特制定本工艺。1.2对于工作压力≤2.5MPa的锅炉胀管施工应采用外径控制法胀管工艺;对于热水锅炉及工作压力>2.5MPa的锅炉胀管施工应采用内径控制法胀管工艺。1.3对腐蚀、尺寸超差、设备本身先天性不足,不能达到本工艺要求的部分,应提出措施,并取得锅炉安全监察部门同意后施工。1.4胀管工作中应注意安全施工,并应特别注意照明(行灯采用安全电压)及通风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工作。1.5引进的高参数胀接式锅炉胀管施工时,可结合制造厂安装指导书参照本工艺执行。2编写依据2.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2.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7)2.3GB50273-1998《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4GB50235-1997《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5GB50236-19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2.6GB50184-199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2.7JB/T9618-1999《工业锅炉胀接技术条件》3胀管专用工具的要求与检查3.1胀管器3.1.1多年来国内各锅炉厂在供应锅炉时大都随带胀管器,各厂的胀管器大同小异,基本都属自进式串联翻边胀管器。这种胀管器在使用时缺陷较多,使翻边深度很难控制,造成胀口的翻边深度不是太深,就是太浅。如图1所示,并有翻边后管孔与管子有硬翻边间隙。如图2所示,是造成漏口较多、补胀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3.1.2采用带有止推环的翻边胀管器时,工作前可根据对流管的直径选择胀管器,并根据汽包直径调整好止推环高度。当翻边深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止推环就顶在汽包内壁上,这时胀管器只能做旋转扩张,不能直线前进,每一个胀口的翻边深度与角度都能达到规范要求,确保了翻边质量,克服了串联式胀管器易发生翻边根部压不实的弊病。3.1.3由于采用外径控制法胀管工艺,胀管器有胀珠的结构长度须符合下列要求,如图3所示。a—为管子伸进汽包内的最大长度;b—为汽包壁厚度;c—为对流管在汽包外被扩胀长度。图3胀管器胀珠结构示意图3.1.4胀管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须达到以下要求:a)胀管器的使用范围必须符合炉管的终胀内径;b)胀珠与翻边珠必须转动灵活,且胀珠不得自巢孔中向外掉出;c)试胀时,顺时针转动胀杆,胀管器能自动扩张,逆时针转动时胀杆能向管外退移;d)胀杆和胀珠与翻边珠的工作表面粗糙度应达到3.2μm,不应有沟纹、撞伤、斑痕、压坑等现象;e)胀珠的位移应达到图4要求,其误差小于0.1mm。3.2测量胀管外径的量具3.2.1测量汽包管孔直径及炉管内径时,应使用精度为0.01mm的内径百分表,其量程应符合汽包管孔或炉管的内径范围。3.2.2测量炉管外径应使用精度为0.2mm的游标卡尺,应当在汽包外测量。3.3为防止胀管测量器具在使用时各部件松动,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调校。4胀接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应包括放样、炉管检查、校管、通球试验、退火、打磨等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宜与钢结构安装同时进行,以便缩短工期。4.1放样4.1.1场地布置:最好能在10mm厚平整的钢板上进行,若现场条件欠缺时,则可利用平坦坚实的地坪进行。4.1.2按照图纸尺寸,确定上、下汽包的相对位置,以1:1实样用墨线画出汽包横断图和炉管的中心线。4.1.3放样工作是胀管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到胀管的质量,因此要认真负责,其结果必须得到质保工程师的认可。4.1.4汽包4.1.4.1汽包管孔编号a)绘制上、下汽包胀接管孔展开图,并按流水编号原则对各胀接管孔的纵列、横排进行编号,上、下汽包胀接管孔编号应一致;b)依据胀接管孔展开图,用记号笔在汽包外壁对胀接管孔进行编号,且应确保上、下汽包管孔标号相一致。4.1.4.2汽包内件拆除a)胀接前应由专人将汽包内件拆出并妥善保管,拆除时应做好回装标示;b)胀管前应将靠近炉管胀口的汽包内件支撑件等焊件焊接完毕,以免胀管后施焊造成胀口松弛,但支撑件焊接后,应不影响胀管作业。4.1.4.3汽包管孔的清理a)管孔胀接面应无纵向沟纹、裂纹、起皮、凹痕、边缘毛刺等缺陷;环向螺旋状沟纹的深度不应大于0.5mm,宽度不应大于1mm,沟纹至管孔边缘距离不得小于4mm;对于深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