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ISR系统的作战运用建设信息化战场,夺取信息化优势,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一切基础在于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作战空间的网络化。C4ISR系统的发展发现目标就意味着打击目标,而打击目标就意味着摧毁目标。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目标,是精确打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发现目标,主要通过侦察监视和预警系统实现。美军的侦察、监视和预警体系非常健全,基本覆盖了所有维度、所有空间、所有频段。对地面目标的侦察、监视和定位,主要是依靠空天一体的C4ISR系统。电子信息装备在作战中的运用效能,主要是看信息化和一体化程度的强弱。所谓信息化和一体化,核心是C4ISR系统,目的是发挥粘合剂和力量倍增器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为三大特点:技术融合,系统集成。武器装备是形成战斗力的基础,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实现一体化作战和联合作战的物质基础。机械化装备主要是强调个性化和独立性,是纵向力量的放大和增强。信息化武器装备强调技术融合、系统集成,横向一体化,强调综合多功能,在不增加装备数量的情况下,通过综合集成使力量倍增。武器装备信息化,必须要具备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纵向成系统,横向成体系,纵横双向成网络,只有这样,才能成建制、成系统、成体系形成一体战能力。武器装备实现信息化之后,体系对抗就成为战争对抗的主要因素,陆、海、空天电等多维战斗空间将融为一体,不同国家、不同军兵种、不同部队的不同装备能够在技术上融为一体。结构优化,固强补弱。一体化作战体系的结构优化和固强补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装备之间能够实现力量互补。武器装备实现信息化和一体化之后,就能够以网络为中心,相互之间在作战能力上也就能够固强补弱,优化结构,发挥最大效能;二是不同国家之间能够实现力量互补。木桶原理在机械化战争中强调的短板效应,在信息化战争中得到了弥补,短板效应的结构性缺陷不再明显,因为在网络中心战和横向一体化环境中,网络各节点之间是相互弥补、资源共享的关系。三是不同军种之间能够实现力量互补。机械化战争中,陆、海、空三军在各自战场遂行独立的军种战役,都会因战场时空范围或受地理、地形、气象等条件的限制而影响作战效能的发挥。C4ISR系统把三军融为一体之后,各自不再有完全独立的战场,战场出现一体化趋势,在这样的战场上,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力量取长补短,固强补弱,原来时空范围和物理条件的限制不再成为作战效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因此各军兵种都能够把各自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使之呈指数增长。横向一体,效能可控。信息化武器装备强调质量效能,结构决定功能,数量规模虽然仍很需要,但不再是决定作战效能的关键要素,最关键的要素是武器装备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后的结构优化。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结构优化特征是扁平化。如果从战术、战役到战略层面的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了信息化和一体化,战略指挥员就可以直接指挥到单兵,单兵也完全可以直接向战略指挥员报告情况,机械化时代形成的战役战术等庞大的中间多层次指挥机构就成为作战的障碍和累赘。由于信息的实时化和控制的有效性增加,战争变得更加可控,更好驾驭。C4ISR系统的运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开会或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实战运用全球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