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村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某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脱贫工作开展来,人社局高度重视包保帮扶工作,认真按照“六扶”包保责任要求,积极探索帮扶工作新模式、新措施,多次到包保村开展扶贫调研工作,切实履行帮扶单位工作职责,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提质提效。一、**村基本概况**村全村1209户,总人口5360人,耕地面积8600亩,位于**镇西侧,由11个自然庄组成,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156人。目前系统内未脱贫59户10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户13人,低保贫困户21户53人,五保贫困户35户38人,由人社局10名干部职工负责包保30户66人。包保人每月走访贫困户至少一次,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投资10万元建设60㎡爱心超市,同时捐赠电脑、空调、办公桌椅等办公用品用以改善**村办公环境。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中发现,***村的贫困人口在生产、生活在都存在一些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交通、饮水、用电、住房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一是交通难。“交通难”导致农副产品流通难,市场占有份额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民增收难。二是饮水难。据统计,全村饮用水主要靠自家打井取水,到目前饮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三是用电难。村中虽已不存在无电村,但由于基本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损耗大,因此经常缺电。四是人居环境条件差。通过危房改造,三官村的贫困户住房问题已有很大改观,但仍有部分贫困家庭住房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分离,并且村中卫生条件较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二)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十分落后,发展商品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相当弱。大部分群众还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第1页共4页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群众文化生活贫乏,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三)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普及率低。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小部分贫困户养猪、鸡、鸭、鱼或牛、羊等,但形成不了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村干部未能掌握实用技术,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三、导致贫困落后的原因(一)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从地理位置上说,***村主位于我县西北部,位置偏远,人多地少,缺水、行路难,生产和生活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通讯缺乏,信息闭塞,农副产品运输通道不畅,加上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开发农副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以致难以脱贫。(二)因病致贫。由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和设备的进步更新等多方面的原因,居民所承担的医疗费用正在逐年上涨,基本医保难以解决群众因大病承担的重负,在一些家庭,往往病倒一个,就塌下一个家。截至目前,系统内****村的贫困人口中,因癌症、先天性心脏病、慢性病等疾病致贫的有32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0.8%。(三)自身原因。文化教育落后,人口素质还偏低;对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事物、新产业的认识和接受慢,是造成贫困的内在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的层次和科技普及率低,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四、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及建议加快村集体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为了实现***村率先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要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一)提升站位,夯实帮扶工作基层基础。坚持将优秀干部沉到脱贫攻坚一线,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扶贫专干,锻炼党性、增长才干。做到把精兵强将选出来、派下去。真正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发展的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实。第2页共4页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三大革命”中,要加大对***村的倾斜扶持和照顾力度,以帮助当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二)改善条件,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今后要想方设法在公路、农田基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