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化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中的研究与应用摘要:中国公司在承接国际工程项目中,为业主方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具有战略意义。为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对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对其特殊性的分析入手,研究了“准时制”培训模式下多维度柔性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并通过实例对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为校企合作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新思路。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多维度柔性化管理“准时制”培训柔性化管理是现代企业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化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中的研究与应用基于对两个命题的思考:一是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需要怎样的培训模式?二是该培训模式需要怎样的管理模式?作者所在单位在承接国际电力工程项目的委托培训中,适应其特殊性要求,创建了“准时制”培训模式,并围绕该模式,进行多维度柔性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为校企合作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新思路。1.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的特殊性要求1.1利益主体多元化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至少涉及“三方四体”:工程项目承包方(即委托培训的甲方)、培训机构方、业主方以及业主方的学员。在共同的培训目标下,各主体都有己方的既定目标,并希望己方的既得利益最大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造成各方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又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尤其是学员,其个体利益呈松散表象,但这种个体利益的集合,极易形成群体利益乃至上升至组织最高层面,引发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学员个体属于委托培训合同中的第三方,学员生源的选拔不受甲乙任何一方左右,作为乙方的培训机构则更在学员管理上缺乏组织权威性。1.2行政体系复杂化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在培训教育、培训安全、外事服务、外事安全、食宿卫生、医疗保障等诸多方面有专门规定且要求及时响应,涉及到教育培训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外事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政府管理机关,行政体系复杂。教育培训机构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分工界限清晰,在各自分管领导下各司其职,确保了常规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但应对这种多方位的“快速响应”要求时,显得弹性不足,反应迟钝。1.3培训目标市场化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具有“准时制”生产属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培训目标由业主方或委托方主导,受委托方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必须紧密切合工程实际并得到其认可和批准。培训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必须服从工程进度,需要精细控制。业主方和培训委托方具有极强的功利性,对培训质量和进程的严格监控以及培训目标,在合同中均有明确规定,培训机构调整权小,必须严格履约。1.4培训对象差异化培训对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背景差异、学习习性差异和语言文字差异三个方面。各国教育环境以及对国民教育层次的规定不同,加之各国学员学习习性差异,学员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在培训实施前为不确定因素,无成熟培训大纲可借鉴,培训质量和进程的精确控制成为难题。语言文字不通导致沟通障碍,交流过程中翻译环节的存在造成信息的传递可能出现缺失或失真,容易产生歧义或误解。因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带来的价值观、对于事物的认知态度和处理事物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外双方会出现难以预知的、突发性的矛盾冲突。特别是,我国承建的涉外工程多在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多数学员来自于当地具有一定社会背景的家庭,在异国他乡因优越感的消失而产生强烈的自卑,表象上却呈现出强烈的自尊。外籍学员这种矛盾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刚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有着“先天”的抵触情绪。这些问题给培训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学员管理等带来困难。2.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的多维度柔性化管理2.1多维度柔性化管理内涵必须指出国际工程项目委托培训与准时制生产的本质不同在于培训对象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活生生的人,需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进一步延伸为“以学员为主体”,通过建立高度柔性的组织机构和建设高度认同的组织文化,将管理维度从自身团队横向扩大到战略联盟团队,纵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