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对我国的借鉴————读《物流管理》一书有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有许多种,农产品流通不畅无疑就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集中表现为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农产品流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现实的需要。日本与中国在农产品市场化上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但因其先进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对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构建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一、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探讨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贫乏,人多地少,土地分散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农村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但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农产品流通模式先进。(一)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日本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面临着“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能有效解决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本农产品的物流模式主要由两种渠道构成:生产者-中央批发商-地方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生产者-“直买所”等形式-消费者。(二)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1、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但直销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日本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一般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的批发市场。日本《批发市场法》规定禁止中间商从事批发业务,这使得绝大多数农产品要经过多级批发市场的交易后,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因而提高了流通成本。但是,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后,以“直买所”为标志的直销方式正在蓬勃发展。2、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发达、物流技术先进。日本拥有便捷的交通网、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送系统、有效的保鲜设备、快速的信息处理网络,这为实现农产品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系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农产品物流主体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较高。在日本,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组织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的批发市场的建立和运营都离不开农协。农协利用自己的优势,把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销售,充当了农民与批发商的中介。农民、农协和批发商三者之间的利益均沾的关系,使得三者中间建立了一种相互依赖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4、农产品交易方式多样化。日本农产品的交易方式除了传统的零售以外,还有拍卖、期货等形式。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多样化,节约了交易时间和费用,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有效地解决了日本农业生产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二、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现状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经过不断地改革和发展,逐步趋于完善。但是农产品物流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物流体系比较落后。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直销模式发展程度低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体系十分分散,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流通过程中收费过多、过频。除此以外,我国直销方式还处于较低水平,多是农民自己直接销售,没有组织性。这些原因导致流通过程承担了过高的成本。(二)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不发达,物流技术有待提高经过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以及物流技术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质量差、布局不合理;物流设备和技术的数量和种类较少、效果差、技术含量低。(三)物流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较低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主要有分散的个体农民和农业经纪人、私营的个体批发商、规模较小的运输公司、国营的大国有企业。除了国有企业外,其他物流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都比较低,拥有专门设备,从事农产品运输的企业就更少。(四)农产品交易方式单一,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我国农产品交易方式的主体是传统的零售方式,拍卖的方式较少,其期货方式更是没有。这种单一的交易方式,使得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永远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的快速流通。三、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对我国的借鉴通过对日本模式的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特点,以及现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