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福建省宁德市第十中学黄卫健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化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学生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体。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和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常常出现“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了解……”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而要将实验作为实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工具、手段,在教学中重过程方法、重体验,而不只是重结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实验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他们学化学,用化学从而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工具。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践,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应该抓好实践环节,大力搞好实验教学。二、利用化学实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学习主人的能力。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创造。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让学生动脑、动手,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下面以探究活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教版上册P109)中的一个教学片段来阐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布置预习:结合课本p113第5题内容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四人学习合作小组讨论为什么课本查找课本和资料写出了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有几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讨论,但依然感到困惑,有少数复习旧知,指导预习,设疑激趣。只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学生来求助老师。复习回顾: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要求写出反应的药品名称及其状态、反应条件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复习旧知,为解决新知做铺垫,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化学方程式由学生代表书写)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2、反应条件:加热3、实验原理: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4、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展示挂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另一种方法)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液体和固体)2、反应条件:常温下3、实验原理:2H2O22H2O+O2↑4、反应和收集装置: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氧气制取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化,为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作准备。学生分组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4.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1.根据教材P110思考、讨论、回答。2.反应物的状态:固体与固体反应固体与液体反应液体与液体反应3.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4.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大。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小。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通过信息的获得,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探究活动:1、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准备的大理石颗粒和稀盐酸药品状态,结合预习进行对比讨论,填写课本上的表格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是否与水反应氧气二氧化碳2、结合课本P111的仪器图,让学生用提供的实验仪器,结合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画出简图,选择一套最佳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讨论如何验满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3、汇报展示设计的实验装置。4、动手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具体操作中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