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网改造技术标准VIP免费

农网改造技术标准_第1页
1/8
农网改造技术标准_第2页
2/8
农网改造技术标准_第3页
3/8
农网改造技术标准(试行)杨书安目前,农村电网技术改造已经启动,为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规范整改标准,现将农网改造技术标准(试行)介绍给大家,供参考。110kV配电线路1。1杆塔10kV配电线路采用190-10-A、φ190-12-A、φ190-15-A三种规格水泥杆,个别地方因受地形限制可考虑采用铁塔,进村10kV线路采用φ190-12-A水泥杆。埋设深度一般为杆高1/6,并根据地质情况适当加装卡盘或底盘。直线杆卡盘与线路平行安装并应在电杆左、右侧交替安装,承力杆卡盘设在承力侧。1。2导线主干线以LGJ-70为主,分干线以LGJ-50为主,分支线以LGJ-35为主,最小导线截面不应小于LGJ-35.若有特殊负荷用户,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导线截面.导线排列一般为三角形,当线路中采用并沟线夹连接引流线时,线夹不应少于2个,引流线之间、引流线与主干线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金属导线的连接应有可靠的过渡金具;(2)同金属导线连接采用绑扎时,绑扎长度35mm2导线应不小于150mm,50mm2导线应不小于200mm,70mm2导线应不小于250mm.耐张杆跳接线采用上跳,跳接线一律使用并沟线夹.分支线与主干线跳接时,若导线截面不同,应采用畸形并沟线夹或缠绕法.1。3档距根据我县气候特点,规定东西走向线路档距不超过70m,南北走向线路档距不超过75m。若遇特殊地段,原则上线路档距不得超过80m。进村10kV线路档距为50m。耐张段不超过1000m.1。4拉线1。4。1南北走向线路连续直线杆8~10基,东西走向线路连续直线杆6~8基时,应适当装设防风拉线.1。4.2拉线采用镀锌GJ-35、GJ-50两种型号。拉线棒采用φ18×2500mm,φ20×2500mm两种规格。拉线盘采用500×1000mm规格.1.4。3拉线应装设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1.4.4承力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采用45°,如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0°。防风拉线可采用30°。转角杆拉线不能和线路成一条直线,应考虑到线路拉力的合力,因此应向拉力的反方向处向内倾斜2°~3°.耐张杆须打“×"型拉线,终端杆拉线采用45°,如遇特殊地形可采用水平拉线.水平拉线对通车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线柱应向张力的反方向倾斜10°~20°。不得采用自身拉线。1。4。5钢绞线与拉线棒和拉线抱箍的连接必须使用UT型线夹和楔型线夹.1。5横担1.5.1线路上横担按常规选取。1.5。2直线杆跨越公路、铁路、河流、建筑物等时,应采用单横担双针式瓶或双横担双针式瓶,并加设拉线。15°以下转角杆宜采用单横担或单横担双针式瓶,15°~45°转角杆宜采用双横担,45°以上转角杆宜采用“十”字横担。1.5。3顶相座架采用双抱箍.1。6瓷件直线杆两边相导线采用P-15T针式瓶,顶相采用P-15M或P-15T针式瓶,悬式瓶采用XP-7型。1。7线路上安装SF6断路器和电力电容器时,一般采用直线杆型式,必要时可采用加附杆的型式.配套设备主要有避雷器、隔离刀闸各一组。断路器、电容器外壳均应接地。杆上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应牢固可靠;(2)电气连接应接触紧密,不同金属连接,应有过渡措施;(3)瓷件表面光洁,无裂缝、破损等现象.1.8接地体地面以上部分采用4×40扁钢,应紧靠杆身,每隔一定距离与杆身固定一次;地下部分采用50×5×2500mm角钢,垂直打入地面以下,并与土壤保持良好接触,连接处用螺栓连接紧密.1.910kV线路走径选择及规划应考虑与相邻10kV线路联络点的预留,以提高供电可靠性。2配电台区2。1原则2。1。1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2.1。2淘汰JB-64型、JB-73型配电变压器,新增配电变压器应采用S9系列.2.1。3无功补偿应采用随器补偿的方式,补偿容量按配变容量的15%~20%确定,100kV。A以上的配变宜用自动补偿器。2.2高压部分2.2。1高压分支线档距内不准有接头,两端应设绝缘子固定.2。2。2引下线一般采用黑皮线或塑胶线,截面根据配变容量选择,但导线应不小于25mm2.其绑扎长度为:35mm2及以下导线应不小于150mm;35mm2以上导线应不小于200mm.绑扎连接应接触紧密、均匀;无硬弯变形,并呈均匀弧度。引下线与跌落熔断器上、下压嘴的连接及与穿墙瓷套管的连接应使用设备线夹过渡。2。2。3跌落熔断器上压嘴跳线应用瓷瓶固定。其下压嘴与穿墙套管间的引线距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网改造技术标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